“自然激励着我。我的主题往往是孩子和动物,因为他们是真诚的,不带偏见,朴实无华,他们之间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关系。”
多年前一张照片深深打动了我,画面中一个年幼的金发小女孩,正骑在一头鸵鸟身上,迎风昂头闭眼浅笑,享受微风拂面的适意,像是在聆听大自然奏响的乐章。据说,在10岁以前,这个小女孩每天都是跟非洲的各种野生动物为伍,在大草原上开心成长。
这个世界上,最喜欢动物的恐怕就是天真浪漫的孩子们了。孩子与动物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大自然是个无穷无尽的宝库,孩子不仅得到一种幸福和快乐,而且能获得内心平静的力量。孩子的心灵没有尘埃和痼疾,对动物没有如成人标签好恶的评判,只有自然而然的亲近,他们都是大自然单纯的精灵。
所以,从小就生活在钢筋水泥构建城市的妹头,在她小年龄阶段我会尽量让她多接触大自然,了解多样的野生动物生活状态。在清迈大象生活营认识大象、在奥塔哥半岛探访野生*眼企鹅、在袋鼠岛观察野生海豹、在大奥特威保护区寻找野生考拉……这次,我们又自驾来到了澳大利亚的菲利普岛自然公园。
▍寒风中苦等
从墨尔本到菲利普岛约90分钟行车路程。菲利普岛很大,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言简意赅地在地图上圈出三个最主要的目的地:丘吉尔传统农庄、考拉保育中心和小企鹅归巢。
在前两个游览项目结束之后,菲利普岛的高潮在观看小企鹅归巢时来到。
按照游客中心工作人员给出的指引,需在6:45之前(通常日落前一个小时)赶到观看地入场。每天小企鹅们会随着天黑回到沙滩,但是这个时间也只是一个预估的时间,并不精准。小企鹅们并不会通知人类,嗨,我们今天会几点几分回来。
时值春夏相交,我们才刚到停车场,已是一阵狂风乱舞。带来的御寒衣服终于派上了用场,我开始给妹头一件件往身上套,羽绒服、防风滑雪连体衣裤、绒帽、耳套、手套、围巾、口罩,全副冬装由上至下裹得严严实实,就像个小粽子。
她和小伙伴无比欢快地在通往海滩的栈道上奔跑,为的是早一点能看到小企鹅。我在后面追,一边喊道,“别着急,小企鹅还没那么早回家呢。”“妈咪,我要去跟海鸥玩。”风儿捎来她的话。
靠海的沙滩上设有三个观景看台,普通游客们被安排坐在这里等待小企鹅上岸。坐下以后,能强烈感受到从南极吹来的凛冽的风,是多么的冷酷无情。没带够衣服的游客蜷缩成一团,瑟瑟发抖,几个年幼的孩子熬不住被家长带去了室内温暖的休息区。我们则庆幸带足了衣物。之前听说好的观看座位需要早点到,到了现场发现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刺骨的寒风压根吹得人无法在座位上长久逗留,特别是穿着单衣一无所知就来的游客们。
天空盘旋着数不清的海鸥,在与狂风巨浪嬉戏,就像喜欢逆流而上的鱼儿。
这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小企鹅企鹅保护基地,有大批的野生动物专家从事企鹅的研究和保护工作,现在栖息在菲利普岛有超过3万只的小企鹅。为了控制人流以及保护企鹅栖息习惯,每天可以到此参观的人数受到严格控制,每年只允许五十万人进入,每天不到两千人。
企鹅归巢时不允许拍照和摄像,因为人为光源会令小企鹅失明,从而失去生存的能力,最后死亡,所以小岛这个时候实行灯光管制,沿海边只设几盏瓦数极小的白炽灯,一千多米的海边只有几盏仅能照见岸边的小灯泡。
天色渐暗,我和妹头一起翘首企盼着,数着天上渐亮的星星,听着海水涨潮一波波的浪打浪。人越来越多,座无虚席。妹头不时焦急地问我,“妈咪,小蓝企鹅现在哪儿,它们什么时候回家啊?”“它们啊,现在正在海里捕鱼,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后,等齐了小伙伴们,再一起使劲游回家。”“啊,那么黑,它们找得到回家的路吗?”“当然啦,你见过小蓝企鹅游泳很厉害的,对吧?它们身体里有个指南针,可以帮助它们找到回家的方向。”换来小家伙一脸的惊叹表情。
早在千年之前,小企鹅就在菲利普岛的沙丘中筑巢,每天早出晚归,即使黑夜伸手不见五指,千年以来他们总是循着固定的路线回到自己的洞穴,雷打不动。小企鹅白天离开小岛,游到离岸一、二百公里的深海觅食,每当日落*昏后,小企鹅从这里经过,回到巢穴中。不管企鹅何时出海,返回到小岛的时间却没有失手过。
▍小企鹅勇敢归巢在座位上苦等了一个多小时,夜幕降临已久,快被寒风吹傻的我们,终于在八点多,迎来了沙滩上的第一只小企鹅。人们抑制不住的兴奋,但怕大声惊吓了小企鹅。它从海中腾的跳出,步上沙滩,警惕地观察四周情况,然后像是探路兵一样发出信号,更多的小企鹅分批从两侧的水路游上海滩,有秩序地成队走上回家的路。这条路恰好在观看露台的中间位置,也铺设了架起的栈道。山哥眼力较我好,他第一时间发现小蓝企鹅队伍,指向沙滩,轻声对妹头说,“快看,那边,小蓝企鹅回来咯!”妹头好激动地蹭地站起来,左顾右盼,先是追问在哪儿,看到后拼命点头,乐不可支地笑眯了眼,压低声音同我确认道,“妈咪,你看到了吗?小蓝企鹅回家啦。它们一摇一摆地走路,也太可爱了吧。”
这种企鹅叫做小蓝企鹅或是神仙企鹅,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企鹅,身长大约33厘米至43厘米。由于个头小巧,深受小朋友们的青睐。早在一年前的新西兰,这种小蓝企鹅已经被妹头列为是她最好的动物朋友了。在主题课程上,她还搜集过有关小蓝企鹅的资料和图片,给同学们和老师做演示。
陆续有好几批小企鹅钻出海面,匆匆结队走上沙滩。游客们纷纷从站台起身,跟着小企鹅们的前进队伍,往企鹅保护区的游客中心位置走。观赏企鹅的步道与观景台都被架高了,以最不影响企鹅野生活动的方式而建,同时游客们可以近距离观看到灌木丛里走动的小企鹅。
昏暗的光线中,总有三五成群圆滚滚的小企鹅挺着小肚子蹒跚而行,我这才意识到栈道也是小企鹅们归家的路线,而且有数量颇多的小企鹅在我没留意的时候早已抵达了这里。妹头透过木隔栏仔细寻找黑暗中的小企鹅,然后回过头欣喜汇报,“妈咪,我又看到一只。”
我同妹头说,它们沿着沙丘往上爬,回到家中把捕到鱼喂企鹅宝宝。“啊!还有企鹅宝宝”,她听后眼睛一亮,“是不是就跟我在新西兰看见的毛茸茸的一团一样?”——我的解读是她非常喜欢企鹅一家人的概念,喜欢爸爸妈妈和宝宝在一起。
小企鹅的洞穴有点像人类的居住社区,有的位置高一些,有的在沙丘低处,有的远,有的近,当一只企鹅离队走入洞中,其他企鹅就继续前进,直到全部回家。小小的个头要爬上陡峭的斜坡,还有重重的杂草和石堆。它们跑起来一扭一扭的,这种不会飞的鸟类,忙乱之中自带萌萌的气质。当然,中间并没有摇摇翅膀,打招呼说拜拜的情节。
有一只企鹅回家比较麻烦,需要工作人员的协助,穿过游客们进入游客中心门前的空地。这段空地是步道,不是沙滩,所以对小企鹅来说,是个挑战。工作人员将游客拦住,并留出距离和空间,叮嘱大家保持安静,千万不能蹲下,以免小企鹅感到危险而惧怕。我们大气不敢出,随人群分立两侧,像是等待一个自然奇迹的显现。妹头神色颇为紧张,似乎在为小企鹅担心。周遭安静下来了,这只小企鹅应是感到了充分放心,方才小心翼翼试探着迈步,斜着身子支棱翅膀闷头往前冲;踩着小碎步走过大半程,我们的目光追随着小企鹅,它每一步都仿佛敲打在我的内心,就在即将到达沙丘的地界,我们几乎要为这一壮举欢呼喝彩时,一个“大无畏”的中国大妈自行越过了防线,一脚迈进了安全区范围,小企鹅瞬间受到了惊吓,不顾一切扭头就跑,一口气跑回了原点。我们“哎呀”谴责那个不懂规矩的大妈,心里暗暗帮小企鹅鼓劲打气,“再来一次吧”。妹头攥紧了小拳头,认真严肃脸,站在距离小企鹅起步的位置,我听见她用极细的声音在说话,“小蓝,加油。”我看着妹头,那一刻,她眼眸里闪烁着小小的光。
等了好几分钟,小企鹅才重新鼓起勇气,再次踏上回家的路。这对于小小身躯的它来说,短短的几米,真的是一段冒险的里程啊。终于,它成功回到了另一边的沙滩。妹头笑逐颜开,我们也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么短的距离,我们人类并不应抱起直接它护送回家,这是干扰和扼杀,它是野生的企鹅,需要在大自然界的环境来自我生存。
该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
▍为小企鹅编织毛衣在澳大利亚之前,妹头曾在新西兰看过小蓝企鹅,游泳健将小蓝企鹅是她最喜欢的动物之一。这次能那么近距离地陪同小蓝企鹅们一起回家,她整晚都按捺不住地咧嘴傻笑。她紧随小企鹅们的步伐,从步道的这头窜到那头,生怕一不留神就跟丢了她钟爱的小企鹅们,“小蓝企鹅好勇敢,它们胖乎乎的好可爱。”她不停地同我说对小蓝企鹅的印象。这次,大自然给妹头又上了生动的一课。在游客中心内,有些展板是关于小蓝企鹅的生活知识的,当看到狐狸咬着一只小企鹅,而小企鹅奄奄一息的模样,妹头幼小的心灵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顷刻伤心地直抹眼泪。我忙蹲下来告诉她,动物有天敌,自然界有食物链,小蓝企鹅没有御敌能力,跑也跑不快,又不会飞,束手就擒的概率很高;但自从有了这个企鹅保护区,就再没有发生过狐狸伤害小企鹅的事情了。这让她感觉好受了些,重展笑颜。内心纠结却不敢告诉她的是,一旦企鹅爸爸妈妈被抓,企鹅宝宝也会在巢穴里等爸妈等到饿死。
临走,她要求买了一个穿毛衣的企鹅公仔。企鹅穿五彩缤纷的毛衣不是时尚的设计,而是一种环保的呼吁。因为大海的油污污染,令小企鹅们羽毛沾染了油污,而失去了保暖御寒的能力,动物专家拯救这些受到伤害的小企鹅们,不得已穿上了毛衣,保暖的同时,也防止整理羽毛时误食了油污。学习到这一点,她转头很严肃地对我说,“妈咪,我们要保护海洋,海洋里已经有很多垃圾了。”企鹅保护区在年的石油污染灾害时开始这项保护行动,毛衣会在企鹅恢复健康并可以清洗身体后移除。
不到五岁的妹头仍然热衷于去动物园和水族馆,看她喜欢的熊猫和鲨鱼。她有一本绘本《偷偷看一下动物的家》,她曾经一脸得意地总结道,“妈咪,我知道动物的家都在哪儿,它们的家在动物园”。我希望可以令她明白,野生动物可以住在任何地方,青蛙住在池塘里,松鼠和鸟类住在树上,北极熊住在冰洞里,河狸会筑坝建家,狮子在草原奔跑,尼莫在珊瑚礁和海葵中游泳……就像小蓝企鹅每晚赶回灌木丛中的家,“大自然才是动物们真正的家”。
#Tips#
岛上可玩的项目挺多,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