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海豹
斑海豹,Phocalargha,也叫大齿斑海豹、大齿海豹,是在温带、寒温带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类动物。斑海豹是唯一能在中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动物,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渤海辽东湾是全球斑海豹8个繁殖区之一。
斑海豹的身体肥壮而浑圆,呈纺锤型,体长约1.2~2米,体重约公斤,全身生有细密的短毛,背部灰黑色并布有不规则的棕灰色或棕黑色的斑点,腹面乳白色,斑点稀少,雄兽略大于雌兽。头圆而平滑,眼大,吻短而宽,唇部触口须长而硬,呈念珠状,感觉灵敏,是它觅食的武器之一。没有外耳廓,也没有明显的颈部,四肢短,前后肢都有五趾(指),趾间有皮膜相连,似蹼状,形成鳍足,指、趾端部具有尖锐的爪。前肢狭小,后肢较大而呈扇形,其趾外侧长而内侧短,尾短小,仅有7~10厘米长,夹于后肢之间,联成扇形。前肢朝前,后肢朝后,不能弯曲,游泳的姿势就像人伸开手脚俯卧的样子,这种体型十分适宜在大海中游泳。
斑海豹属于鳍脚目,是寒带海生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北冰洋和太平洋北部,每年春、冬季节洄游到中国渤海、*海一带。[4]斑海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海水中度过的,有洄游的行为。仅在生殖、哺乳、休息和换毛时才爬到岸上或者冰块上。
渤海辽东湾结冰区是全球斑海豹8个繁殖区(辽东湾、符拉迪沃斯托克、鞑靼海峡、萨哈林岛东海岸延伸至北海道岛北部、舍利霍夫湾、卡拉金湾至奥柳托尔斯基角、阿纳德尔湾、布里斯托湾至普里比洛夫群岛)中最南的一个。
斑海豹的食性较广,主要取决于季节、海域及所栖息的环境。在*、渤海,春夏季捕食鲱、玉筋鱼、小*鱼等,秋冬季节则多以梭鱼为食。在日本海、阿拉斯加的近海等地还捕食鳕、鲑等鱼类。其他食物包括各种甲壳类、头足类等海洋性动物。
斑海豹在登陆后只能依靠前肢和上体的蠕动,像一条大蠕虫一样匍匐爬行,步履艰难,跌跌撞撞,十分笨拙可笑,活动的范围也不大。在海岸上群栖时,它们的警惕性很高,就是在睡觉时也经常醒来观查四周的动静,如果发现敌情则迅速从岸边高地或礁石上滚入水中,逃之夭夭。强壮的北极熊是它最大的天敌。
由于长期过度猎捕,特别是对幼仔的猎捕,使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数量急剧下降。同时由于经济活动的飞速发展,造成了海水的污染,使宁静的海滩面积急剧减少,河流入海量被拦截,河口、浅海地区的食物减少或者受到污染,这些因素破坏了斑海豹繁殖地的栖息环境,对它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自年代后,中国国家和地方相继立法禁止捕杀斑海豹,该种群数量有所恢复。
海洋生物真奇妙
◆一提牡蛎就想到吃?牡蛎:万万没想到我的保护壳变成了装我的碗
◆世界杯来了,要章鱼吗?有9个脑、3个心脏、会修改RNA的“伪装大师”到底有多逆天
◆红鳍东方鲀:在我国沉寂了26年终被解禁的水中尤物
◆斑节对虾:虾界的半“臂”江山一只吃一顿却经常成了“斑节虾”的替代品
◆端午“鮟鱇”!鮟鱇鱼:我很丑但很好吃还是机智的姜太公!
◆帝王蟹:天生大长腿难以俘获的美味贵得有理由
◆东星斑:石斑鱼中的贵族海中带刺的玫瑰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