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心洲街道举办“花灯闹元宵诗韵满江岛”欢庆元宵花灯民俗展,受到居民欢迎。来源:新华日报
新发现时间线显示最早恒星在大爆炸后1.8亿年间出现来源:《自然》
◆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两项重要天文学研究中,科学家报告了一个来自宇宙早期(大爆炸后的1.8亿年)的信号,该信号与天文学家预计的相差无几。此时最早恒星的出现,正常物质和暗物质具有相互作用。所谓宇宙的“黎明时期”,也是最早的恒星形成的阶段,监测这一时期信号的国际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中缅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科考,发现一种兰科石斛属新种——瑙蒙石斛。据悉,这种石斛目前只在模式产地发现。由于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瑙蒙石斛曾被大量采集贩卖。在年至年连续3年的科考中,科考人员仅发现了20余株。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标准,应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纯科技◆中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可在零下70摄氏度条件下使用的锂电池,未来有望在地球极寒地区甚至外太空使用。中国复旦大学夏永姚团队开发的新电池采用凝固点低、可在极端低温条件下导电的乙酸乙酯作为电解液,并使用两种有机化合物作为电极,分别为PTPAn阴极和PNTCDA阳极。与传统锂电池使用的电极不同,这种电极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不依赖“嵌入过程”,即不需要将锂离子嵌入到电极的分子矩阵中,避免了低温条件下嵌入过程变慢。
◆美国宇航局和美国能源部合作开发出一种只有废纸篓大小的核反应堆,并称其为“Kilopower”,也就是千瓦级太空反应堆。它能在太空环境中运行,为太空基地提供电能。“此项技术使得美国在反应堆的小微型化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开辟了核能太空探索的新时代。”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彭光雄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健康汇◆我国子宫移植水平世界领先“添宫宝宝”年内诞生在望。医院妇产科主任、博导陈必良教授率领的专家团队已成功开展数对山羊间子宫移植,在手术、麻醉及抗排斥反应等多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结合亚洲女性的生理结构特点,开展了集智攻关和协同创新。实现了世界首创达芬奇机器人子宫移植供体获取术,世界首创以卵巢静脉作为移植子宫静脉血管人子宫移植术,子宫直动、静脉术中及术后对移植子宫血流观察做准备。
◆长期以来,大龄母亲生育一直被认为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一个因素。然而新的研究证明,大龄父亲生育也会对下一代产生不利影响。德国科学家用流行病学研究描述了父亲年龄与后代健康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后代的寿命是否有影响。丹·埃尼格博士表示,一些疾病在高龄父亲的子女中更常见,例如孤独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看天下◆英国《自然》科研旗下10本期刊和《科学美国人》杂志,于近日共同发表了多国科学家一系列文章,探讨青春期相关科学,试图分析人类这一充满矛盾特质的时期,其既有风险与脆弱的一面,也有成长与潜能无限的一面。科学家们强调,重新理解青少年和青春期至关重要,因为今天的青少年,预计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代人。而青春期将决定一个人下半生的生命轨迹。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和卡内基科学学会的研究人员分析了风能和太阳能的发电情况,并将其与美国电力需求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通过建设一个大规模电力传输网络或能存储美国全国12小时用电量的设施,就能依靠风能和太阳能来满足80%的用电需求。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令人振奋。此前有人质疑风能和太阳能仅能提供20%或30%的用电量。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音频由讯飞配音提供技术支持
编辑:梁伟
审校:管晶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