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萨沙讲史堂第一千五百二十四期红色北极
TUhjnbcbe - 2021/6/4 1:23:00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sjbn.com.cn/fengshang/shangye/20201113/952.html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事系列第讲)

红色北极熊的四次重生:解体后俄罗斯陆*的多次改革

冷战期间,苏联强调大纵深理论,编组了大量的重兵集团。

当时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中国,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打包票对付苏联的猛攻。

苏联解体以后,一切出现大混乱。

首先,苏*被迫将3个集团*群、12个集团*、2个*、42个师、50个旅还有大量航空兵部队,从华约国家撤离。

一瞬间,俄罗斯境内多出了大量部队,几乎无法安置。

原属于苏联战略要地的白俄罗斯、基辅、外高加索、土耳其斯坦、中亚*区也先后崩溃,这些部队有的归属俄罗斯,有的归属当地国家。

总之,一瞬间俄*就乱成一团,大量武器装备闲置下来,又无力维护,只能丢在仓库生锈。

其实何止俄罗斯如此,连乌克兰也分到多达多架战机,当时排行世界前四。

小国乌克兰不堪重负,将其中大部分战机退役甚至销毁。

无论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此时都是*费入不敷出,大量有经验的官兵被强迫复原,社会又难以提供这么多工作,一瞬间出现大面积的*人事业,官兵叫苦不迭。

很多苏*因缺乏*费而严重缩编甚至解散,现役*人因长期欠薪而人心惶惶、士气低落,训练几乎停止。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进行了多次*事改革。

第一次改革。

苏联刚刚解体,俄罗斯局势动荡。

俄罗斯这个国家,俄罗斯族人口只占百分之五六十,其余全部是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历史上多是被俄罗斯族征服,受到过俄罗斯人几百年的压迫甚至屠杀,对他们没有任何好感。

此次接着苏联解体的有利时机,很多民族都要求独立,俄罗斯局势动荡。

俄*高层认为必须保持*队战斗力,内战随时可能爆发。

但是,叶利钦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和北约的对抗已经结束,俄*无需保持太大规模。

另外,俄罗斯经济很困难,也无力维持以前的*队规模。

年5月,叶利钦签署了两个命令,组建了俄罗斯*队、国防部、总参谋部等领导机关。

年俄罗斯进行了初步整*,准备将万俄*缩编到万人,尤其是庞大的陆*已经没有必要保持大规模,从万减少到37万。

所谓第一次*改,就是裁*。

第二次改革。

第二次改革,完全是被第一次车臣战争逼出来的。

战争爆发以后,高层发现俄*名义上多万的俄*,竟然没有一个师可以迅速投入战斗。

几乎所有的师都存在严重缺员、武器不足、装备等待更新、训练水平低下等情况。

进入车臣的很多部队,兵员缺少高达三成到五成。

作战的需要以及世界*事的发展,第二次改革将苏*的师被废除,全部改为了旅。

这些仓促改为旅的部队,在车臣战争中被一群民兵打的差点崩溃。

此次俄*公布伤亡数字为:死亡人,伤者人,另有人失踪。

西方认为,俄*实际损失在3万以上,而车臣武装分子总数不过四五万人。

一些俄**官抱怨:我们的小伙子们没受过什么训练,没有做好准备,就被派到车臣来送死。

实战中,即便俄*装备大量重武器和坦克装甲车,竟然干不过只有轻武器车臣人。

格罗兹尼的城市战中,双方依靠轻武器激烈搏杀,俄*轻武器还要先进不少。

即便如此,俄*往往被敌人杀得落花流水,死伤狼藉。

由于不会打城市战,加上仓促编组的旅有很多问题,俄*步兵往往孤*奋战,得不到炮火和空*的支持。

而即便俄*步兵好不容易找到了炮火,这些炮弹大多会落在自己头上,造成严重误伤。

至于空*不能进行精确的战术轰炸,只能进行类似于二战盟国的战略轰炸,不能对一线俄*步兵有什么帮助。

步坦协同也非常差,坦克经常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突入街道,被敌人步兵反坦克武器干掉一大堆。

俄*第摩步旅26辆坦克中损失了20辆,辆装甲车损失了辆,基本全*覆没。

战争以后,俄*被国内媒体猛烈抨击,被迫进行改革。

这次改革扩编了旅的编制,从4个步兵营增加到5个营,扩充了兵力。

会签俄*旅的编制太小,以第摩步旅为例仅有官兵人,各类火炮16门,相当于以前的一个团。

同时,旅的支援武器大大增加,火炮、坦克、装甲车数量增多。

大体上,此时的旅就是半个师。

然而,由于俄罗斯经济这阶段恶化严重,*改仅此而已,只是重新编组了一下。

第三次*改。

年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俄*憋着要去报仇。

在战争之前,俄*展开了第三次*改。

这次*改明显就是用于车臣战争,事实证明还是有效果的。

俄*开始各部队的混编,组成精干的攻击集群,而不是苏联时代的依靠数量优势的碾压。

这种集群往往混编有步兵、空降兵、装甲兵、特种部队和少量火炮,数量并不多。

在空*支持下,这些集群相对灵活的作战,一点点吃掉车臣人的据点。

此次俄*稳扎稳打,不再胡乱突进,用重武器开道后,地面部队配合突击。

西方认为,这次俄*也有一定伤亡,但战略战术以及部队组织,都有很大提高。

最终花费了4个月时间,俄*以实力碾压车臣人获胜。

第四次*改。

年普京成为俄罗斯领袖,就开始大力恢复俄*实力。

第二次车臣战争虽打赢了,毕竟对手太弱,等同于民兵武装,胜之不武。

从年开始,俄罗斯进行了全方位的第四次*改。

直到年,*改还是很缓慢的。

年8月8日,俄格战争爆发,俄*出动3万主力,仅仅5日就击溃格鲁吉亚*队。

然而,此次战役却发现了俄*众多问题。

格鲁吉亚*队数量仅有1万多人,装备老旧,同俄*差了十万八千里。

然而,俄*这5日作战却并不顺利。

相比起来,格鲁吉亚*队虽寡不敌众,完全不是对手,但战术更为合理,作战部队编组和颇为实用。

相反,俄*的战术较为呆板,相比第二次车臣战争并没有什么进步。

俄*损失是较大的,仍然依靠实力碾压获胜。

战争中,俄*的武器装备已经严重老化,参战的坦克装甲车有95%已经到了退役期。还有15%的武器出现失效和故障问题,都是因为老化。

部队作战技术落后,仍然依靠传统的电话和电台通讯,很容易受到干扰。俄*指挥官,甚至利用记者携带的卫星电话,紧急联络后方。

空地协同、步坦协同、步炮协同问题众多,出现大量误炸误伤现象,连火箭炮也打在自己人头上。

西方记者认为,此时俄*的技术是西方20年前水平,甚至还不如。

在俄格战争之前,俄*已经每年投入不少资金,用于武器更新换代以及提高官兵待遇,振奋士气。

只是,此时俄*还没有现代化的组织结构和作战模式,这么改看来是不行的。

从年开始,俄*进行了脱胎换骨的第五次*改。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萨沙讲史堂

1
查看完整版本: 萨沙讲史堂第一千五百二十四期红色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