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考向预测预测明年的高考海洋地理考海冰
TUhjnbcbe - 2020/11/26 17:29:00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综合整理自全国高考地理备考专家数据库

认识海冰

海冰

海冰(seaice)是淡水冰晶、“卤水”和含有盐分的气泡混合体,包括来自大陆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一般多指后者。广义的海冰还包括在海洋中的河冰、冰山等。

海冰形成的影响因素

1.气温(纬度+可能的气温变化)

2.海(湖)水量(决定有多少液体可以凝固)

3.海(湖)水盐度(负相关,盐度越低越有利于结冰)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越大结冰速度越快)

5.沿海洋流性质(寒流易结冰、暖流难结冰)

6.海域形状(形状越狭小越利于结冰)

海冰行进动力

1.风(考虑风力大小与风向,风力大可以“捣碎”整块海冰)

2.水(考虑洋流流向,洋流势力强大同样可以“捣碎”整块海冰)

海冰的分布

海水具有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北半球冰界以3~4月最大(面积约万公里2),8~9月最小(约~万公里2),流冰群主要绕洋盆边缘流动,多为3~4米厚的多年冰。南半球冰区以9月最大(面积万公里2),3月最小(面积约万公里2),多为2~3米厚的“一冬冰”。

海冰是极地和高纬度海域所特有的海洋灾害。在北半球,海冰所在的范围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以2~3月份最大,此后便开始缩小,到8~9月份最小。

北冰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冬季都有海冰生成;大西洋与北冰洋畅通,海冰更盛。在格陵兰南部,以及戴维斯海峡和纽芬兰的东南部都有海冰的踪迹,其中格陵兰和纽芬兰附近是北半球冰山最活跃的海区。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冰库,全球冰雪总量的90%以上储藏在这里。

我国境内会形成海冰的海域主要包括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海北部

海冰的影响

弊:带来交通安全问题、海冰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生物栖息地减少、对海上建筑构成威胁

利:为特定生物提供栖息地、帮助特定生物迁徙,节省体力、适当处理开发淡水资源,灌溉,对于下层海水具有保温作用,利于生物生存

日益萎缩的海冰及影响

1.影响海洋生物:

缺少海冰支撑的北极熊捕食变得更加艰难,大量北极熊被饿死。北极熊减少,导致海豹数量剧增,影响北冰洋的渔业发展。夏季海冰大范围消融,为鲸等大型哺乳动物进入北冰洋创造了条件。但是,新进入的鲸并不熟悉冰情变化规律,因此时常发生鲸群被冻结在海冰之中的现象。[1]

海冰融化,会影响海冰区海水盐度,进而影响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甚至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2.影响全球气候:

液态水比冰的热容量更大,北冰洋一旦在夏天失去海冰的覆盖,就会吸收并存储更多的热量,从洋流和大气循环等多个方面扰乱现有的气候状态。

海冰的消失会削弱极地高速环流,导致北极的低温气团向低纬度地区扩散。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实际上是全球变暖的结果。

3.缩短航运:

海冰融化,使北冰洋航线成为可能,将大大缩短从太平洋沿岸前往西欧和北欧的航海距离,提供了连接东西方之间许多新的、更为快捷的航道,与经由苏伊士运河的航运相比,可以节约40%的运输时间和燃料成本。

4.外地物种入侵:

长久以来,海冰一直是阻止船只和物种穿越北冰洋的巨大障碍。如今,航运已成为海洋入侵物种最为普通的途径,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它占新引入物种总数的69%,水产养殖以41%居于次席(非本土物种可以拥有一个以上的引入途径)。

海冰融化,还可能会导致冰封在海冰里的古微生物病*被释放出来,危害人类健康。

考题链接

(年全国新课标卷I)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如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量小

解析

1:B。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气温低于4°C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海水体积巨大。乙地位于大陆附近,故乙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故B正确。

2:A。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当地海冰厚度最大。故A正确

3:C。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目前渤海海岸地带冬季结冰期短、冰层薄,海冰资源数量有限。故A正确。

(广东省一模)

胶州湾是位于青岛市境内的半封闭海湾,平均水深7m。为缩小胶州湾东西两岸的距离,青岛市*府建设了胶州湾跨海大桥。大桥全长36.48km,共有个桥墩。跨海大桥建成后对海湾内部的水动力和水交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下图为胶州湾轮廓及周边河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胶州湾跨海大桥的桥墩间距并不是等距设置的,最大间距为米,桥墩间距最大处可能位于()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设计最大桥墩间距,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潮流流向  B.海水深度
   

C.海底地形
   D.水运交通

3.近年,胶州湾跨海大桥以北海区冬季海冰冰情日益严重,最可能是大桥建成使该海区()

A.风浪减小
   B.盐度降低
   

C.深度减小
  D.水温下降

解析

1:B。胶州湾海运发达,港口众多。由图可知,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北部有港口,为了减少大桥对海运的影响,方便巨型船舶的通行,在主航道预留船舶通道,②处位于海面宽阔处,为海运通道,故该处桥墩间距最大,故正确答案为B,

2:D。②处位于海面宽阔处,是海运的主要通道,因此在该处设计最大桥墩间距,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水运交通。故正确答案为D。

读图的时候要考虑图形中港口这一信息的作用。

3:B。由材料“跨海大桥建成后对海湾内部的水动力和水交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可知,胶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减慢了水流速度,使海湾内部和外部水体交换速度变慢,盐度较低,从而增大了冬季结冰的可能性。故正确答案为B。

年新年以来,渤海和*海北部出现30年来最严重海冰冰情,下图为我国海洋局发布的年2月17日-21日海冰警报示意图(图中白色区域为海冰覆盖区),读下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渤海海冰的分布特点是()

A.从南向北海冰面积递增

B.由东向西海冰厚度递增

C.海冰的厚度随海水深度而增加

D.海湾处海冰的分布面积大于其他地区

2.下列区域,不易形成海冰的是()

A.淡水注入的河口B.风浪较大的岬角

C.风平浪静的海湾D.深度不大的浅海

解析

1:B。胶州湾海运发达,港口众多。由图可知,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北部有港口,为了减少大桥对海运的影响,方便巨型船舶的通行,在主航道预留船舶通道,②处位于海面宽阔处,为海运通道,故该处桥墩间距最大,故正确答案为B,

2:D。②处位于海面宽阔处,是海运的主要通道,因此在该处设计最大桥墩间距,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水运交通。故正确答案为D。

读图的时候要考虑图形中港口这一信息的作用。

3:B。由材料“跨海大桥建成后对海湾内部的水动力和水交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可知,胶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减慢了水流速度,使海湾内部和外部水体交换速度变慢,盐度较低,从而增大了冬季结冰的可能性。故正确答案为B。

解析

1:D。根据材料提示“图中白色区域为海冰覆盖区”,再结合图形可知,海湾处海冰的分布面积大于其他地区,D正确。海冰的分布面积不是从南向北递增,渤海中部没有分布,A错。根据图例“X-Y/Z一般/最大冰厚(CM)”可知“由东向西海冰厚度递增”也是错误的,B错。渤海中部水的深度比沿岸大,但是海冰的厚度更小,所以C错。

2:B。岬角是指向海突出的夹角状的陆地,它常常是被海水淹没的一部分山地,或是还没有被海水冲蚀掉的山地的一部分,风浪较大的岬角海水随风浪运动,不容易形成冰的,故B正确。淡水注入的河口,海水盐度低,海水容易结冰,A错;浅海水温变幅大,海水容易结冰,D错;风平浪静的海湾,海水容易结冰,C错。

海水为什么不容易结冰?关于海水盐度的话题(附盐度专题设计)

贡嘎山身为蜀山之王的奥秘,青藏高原东南缘最大的海洋型冰川群发源地

冰川地貌是怎么形成的?世界著名冰川地貌有哪些?

一键搜你感兴趣的热门文章所有发过的高阅读文章合集一心只专注做地理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向预测预测明年的高考海洋地理考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