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7月1号。上海正式步入垃圾分类强制的时代。
为了进一步推进楼宇垃圾减量分类,促进企业绿色、健康发展。年1月,上海市人大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有报道曾指出,「苹果核降解要2周;厚重羊毛衣物要5年;易拉罐要年;塑料制品要年;玻璃瓶要万年。」
但这些惊人的数据,我们总是在惊叹的同时却随手就将垃圾倒进了垃圾桶里。因为我们对垃圾分类认知的缺乏,甚至早前有人在为做垃圾分类做贡献的时候,其他人的不解让他们的工作更难进行下去。
02
新闻曾报道过一对台湾夫妇在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尽自己最大努力宣传垃圾分类的事情,当时刚过来东莞做生意的他们,在自家居住的小区设立了一个垃圾分类的环保站。
同时嵇大昕为住户配了一百多把环保站的钥匙,但更多的住户只是把垃圾放到环保站门口,转身就走。嵇大昕说,“有的住户不理解垃圾分类,会用鄙视的眼神看着我们,说‘没钱,收垃圾’。有时候小孩想过来帮忙,但老人看到小孩往环保站跑,也会喊住他们:‘别去,那里脏’。”甚至,还有人把环保站的门砸了。
采访时,他说“对于垃圾分类,老一辈特别不支持,他们认为,这就是垃圾。”很多人都觉得,垃圾就是垃圾,统一处理都一样——焚烧。
知乎上有人说到,「你们认为烧掉会产生很多电,是清洁能源很环保,但残酷的事实是,焚烧垃圾并不能产生经济而稳定的电,甚至不能上网。」
垃圾分类,就是让我们更好的去把各种垃圾进行有效的处理,有资料显示,「回收10吨废塑料,就等于节省60吨石油,相当于一个小型油田,回收利用一个玻璃瓶所节省的能量,可以使一个灯泡亮4小时。回收1吨废纸,可免于砍伐12棵大树。一吨易拉罐融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就能少采20吨铝矿。1吨湿垃圾就等于0.3吨的有机土壤。」
03
前端时间,很多人就在说这个垃圾分类法把上海人都“逼上了绝路”,有网友说,“想不到让我在上海呆不下去的原因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垃圾分类”,在上海街头采访的路人,他们有的人表示,支持但是确实不知道应该怎么分类。
其实垃圾分类,不仅可以让垃圾后续处理的更加方便,而且也让更多人知道“产生垃圾”所带来的麻烦,很多人都说以后外卖会点少一点,出去吃饭也会自带餐具,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产生。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公布了一组海污染的照片,其中作为颇受欢迎的旅游胜地的夏威夷和柬埔寨,海边上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垃圾。在洛杉矶河,城市的径流将下水道里的垃圾和杂物都运送至海洋中。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郊外,一艘船因为海上漂浮的垃圾正艰难地行驶着。
早前有一个视频,加拿大摄影师跟拍一只北极熊,北极熊的捕食主要是依靠海冰,但现实中冰雪融化,北极熊的食物开始缺乏。
拍摄中的北极熊因食物缺乏而致的肌肉萎缩,行动艰难,濒临死亡。已经瘦的只剩骨头,他在四处觅食,但是垃圾箱什么都没有,它只能啃咬着一个旧雪橇的坐垫。
看到这一幕,摄影师流着泪说道:“我们站在那里哭泣,一边拍摄,眼泪一边落在脸颊上。”
因为全球的变暖,许多北极熊找不到可以让他们栖息的冰川,捕食过程中,精疲力尽而死于海中。或许不久之后,北极这片土地上,我们再也看不到北极熊和其他动物。
04
有报道称,全世界每年要产生4.9亿吨垃圾,而仅中国每年就会产生近1.5亿吨垃圾。而如果这些垃圾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你算什么垃圾”看起来像是一句调抗的玩笑话,但其背后是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垃圾堆,如果我们还不及时做好对地球的保护,对环保的意识,那么你今天堆下的垃圾堆,明天或许会以其他的方式对你进行惩罚。
环保意识,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举手之劳的意识,就像红灯停,绿灯行一般的根深蒂固。众人拾柴火焰高,从一个城市带动到其他更多的城市,让我们的地球可以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