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进3D打印技术应用医疗 已应用100多例患者
公司辞职后,创办了这家以3D打印为主营的公司,当时他还在西安的万达广场开设了一个3D照相馆,但是这个3D照相馆仅仅开了半年时间,孙盈*就亏损了十多万元。
孙盈*:经营的话,整个就是一个来说就是接待不到20个客户,10多个,然后一个人像平均下来就是1500左右,就是这个问题,整个下来就是再加上就是房租还有公司下来整个还是亏,包括人像这块。
对于3D打印出来的人像,很多人只是怀着新奇看个新鲜,真正消费体验的客户非常少,最背的时候,甚至一连十多天都见不到一个肯掏钱的消费者,孙盈*深深地感受到了创业的艰难。
孙盈*:难,基本上就是4、5月份两月工资都是东拼西凑,然后5月份就是给大家发工资延迟了一周,然后这块包括我老婆她上班那个,工资她都还没发下来,我这边都预支过了,然后到这个程度。
无奈之下,孙盈*关掉了他的3D照相馆。就在这时,孙盈*开始考虑转变自己公司的方向。
孙盈*:因为我和他(第四*医大学)都是那个产业联盟的创始员之一。然后我们在那边就是进行了技术交流,我看到3D在医疗上这个确实,有非常好的一个发展机会。
孙盈*开始转变公司的方向
通过3D技术联盟平台,孙盈*发现在开展3D打印技术的医院,急需他们这样的公司,为患者提供3D打印的骨骼模型,提供更为精确的病理诊断和手术设计。而孙盈*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客户。
孙盈*:现在我们已经给就是做了200多例的骨骼模型,而且就是这里边,这200多例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应用,不管是导板,还是刚才说的一般的骨骼的一个参考模型,我们都有。
除了给医院患者制作骨骼模型,孙盈*的公司也为一些通讯企业打印零件和模具,目前他的公司已经能够有所盈利。
孙盈*:就是从9月份基本上已经平衡了,接下来就已经就是,整个能不断的,每个人都会上升,利润都在上升,这样的一个过程。
陕西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设立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为了弥补产业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之间存在的各种缺陷,其宗旨在于协调3D打印技术和产业相关资源,提升3D打印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制造和服务水平,以促进3D打印技术标准的推广和应用。陕西省在国内3D打印领域有着雄厚的科研和产业化实力,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初,我国与3D打印设备、材料及应用相关专利共668件,陕西拥有其中369件,位居全国第一。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另一个创新故事。电子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比如存储技术和数据技术。过去我们手里拿本书,又厚又沉。现在一个手机里就能存几千本甚至数万本书。而这样的改变,得益于存储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最近联想的软件开发团队成功地设计出一款名叫"茄子快传"的软件,以种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来改变传统的数据传输逻辑。
"茄子快传"改变传统数据传输逻辑
陈少为,是联想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2012年7月,陈少为有了一个工作上的变动。联想集团高层决定,给他100万美金,要他带着9个软件开发人员,在一年的时间内,打造一款自主研发的软件,用户量要达到100万。
茄子快传创始人陈少为:就说他(联想)一开始,给我们定的指标是半年100万用户,100万用户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100万美金、10个技术人员、100万的访问量、一年的期限,这对陈少为和他的团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不过,当钱花完了,如果任务完不成,结局也很直接,那就是研发团队解散。
陈少为: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去完成,当时很着急,然后每天晚上也睡不着觉。
软件开发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一年内要达到100万的用户量更是难上加难。到哪里找这样一个项目呢?经过几天的讨论,这个10人的小团队,研发了一款超级酷的以声音为卖点的传送软件"听一听传文件"。按照常规,联想集团会在APP上发布一些软件供用户下载,于是,这款刚刚研发出来的软件也被挂了上去。然而,没过多久,这10个人都傻了眼。自己认为高大上的东西,却根本没几个人使用。用户量少得可怜。
茄子快传资深研究员崔国珍:互联我们当时研发了好几个月了,然后花了很多精力来做这个事情,然后很酷,很多人说挺好的,但是用户一直涨不上去。
陈少为说,他们开发的这款软件尽管很炫、很酷,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要么在wifi的情况下使用,要么耗费流量,而且操作起来有些繁琐,普通的用户甚至不会操作。显然这款软件不接地气。
一年的期限,一天天过去了,自主研发的软件连个影子都没有,这让陈少为非常地着急。
陈少为:我们整个10个人的Team,大家都很拼命很努力,经常加班到晚上凌晨,包括周末。
2012年9月,陈少为和他的10人小组组织了一场团队建设活动,在郊外游玩时,大家用手机拍了很多的照片,然后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去互传照片。结果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出现了。户外既没有wifi,也没有3G,相互之间根本无法传送照片,他们突然看到了自己开发的软件存在的问题。也正是这个小小的细节,一下子触动了这10人小组。他们要打造一款无外、零流量的软件。
崔国珍:然后我们就想怎么让这个东西在深山里面,也能用起来。对,这就是我们后来回来以后,重点的一个研究方向。
回到公司,陈少为和他的伙伴们开始专注零流量的软件开发。他们摒弃了需要依赖络环境的声音配对的方式,改成了识别SSID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无外,零流量的快速连接。2012年,研发团队在APP上推出了双模式的传送软件,而这时,他们发现了一个秘密。
崔国珍:对,而且我们开始的时候,把那个互联放在第一个,就是默认的就是互联,然后用户去选择的话,才会进到低流量,然后我们经过两个月的抉择或者是徘徊,然后根据用户的一些反馈,然后我们最终才抛弃掉互联的版本。
"茄子快传"是陈少为他们给这款软件起的名字,陈少为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茄子代表微笑,微笑是一种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也包含着应用研发人员对用户的美好祝福。
崔国珍:这样其实我们的产品为什么叫茄子快传呢,因为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是一个分享的软件,因为我们在分享照片的时候,照片拿来的时候拍摄,拍照片的时候会叫茄子,对,这就是我们的一个由来,拍完照片的时候,我们叫茄子快传,传到对方手上去了。
茄子快传零流量的功能,迅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用户量随之不断地攀升。2013年年初,就超过了100万。而此时,联想的高层也发现了茄子快传的市场发展空间,于是开始对这款软件进行推广和包装。
陈少为:因为这个产品达到100万用户之后,然后公司就开始比较重视了,是一个有潜力的应用,然后公司就会开始我们就会有一个资源的投入,去做正式的运营推广这些。
在联想的助推下,茄子快传的用户下载量迅猛增长。一年的时间里,茄子快传2000多次升级版本,据用户的反馈和意见逐步完善了使用功能。2013年底,茄子快传突破一亿用户。2014年11月,用户的下载量已经接近2亿。完成了手机用户之间"互联互通"的实际需要。
崔国珍:我们现在叫茄子快传,我们因为希望它连接快,然后传输快是吧。但是我们现在在连接的时候,遇到一个比较大的障碍,就得说它连接的时候,有时候可能要花4、5 秒,有的时候可能花2、3秒,对用户来说可能是一个很不好的地方,所以我们在连接的时候,我们就直接给他分配一个IP(地址),固定的IP(地址),这样连接的时候,可能就花不到1秒钟的时间就能连接上了。
那么这款茄子快传的软件到底有多神奇呢?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随即做了体验。
陈少为:现在我们来试一下这个。比如说我现在点接收,然后这边点发送,假设我们发几处照片。然后我们再找一个大一点的视频,我们来发送一下,那么这个时候它能自动发现周围的手机,这个叫传送这个手机,然后我们选择一下,然后迅速地就可以连上,你看前面的这个视频已经传完了,这个视频有十几兆,总共就2秒钟时间,然后十几兆的东西就传完了。我们在全球市场也都部署,支持30几个国家的语言,尤其是在印度市场,孟加拉国,俄罗斯这些市场,发展特别迅速。
十几兆的视频文件 通过茄子快传仅需要2秒就可以传完
需求产生商业。对于任何一家科技公司来说,用户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像茄子快传这种给人们生活带来改变的创新技术,受到欢迎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儿。而作为一家产值高达500亿美元的科技公司,创新才是联想最核心的竞争力。
联想集团全球副总裁陈旭东:创新是联想的DNA
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让全世界科技界瞪大了眼睛。而让联想敢于下定决心去实施并购,是因为联想对个人消费电脑,尤其是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的未来方向,有一个大胆而自信的预判。当时,这被视为联想的核心机密。整个集团只有高层少数的5、6个人知道其中的详情。
联想集团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监辛志峰:但是像我们现在的这种扩散的
computer,这种notebook device大概只能打开成130多度或者最多180度。其实我们觉得这个不是一个非常友好的使用方式,那我们在从2004年开始,2004年开始的时候就基于这样一个想法,我们希望能够去全新的创造,叫做一款返璞归真的,就像这样的纸质笔记本这样的一种设备,那我们这样一个idea就从10年前逐渐去形成了。
辛志峰,联想集团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监。他告诉,当时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在经历了收购之初的喜悦和兴奋之后,更多的是对笔记本电脑未来发展的探讨。如果对市场需求判断准确,那就真正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前途将一片光明。但如果判断不准,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对于这个决定未来命运的方向,联想高层紧紧把握住了一个最关键的点:那就是让笔记本电脑更加人性化,他们要让笔记本实现360度的旋转,让消费者能随心所欲地全方位便捷化使用,以此来全面引领市场方向。
辛志峰:我们希望把这样一个设备从一个tool变成一个faction,或者emotion这样一个friendly,一个device。
然而,想法归想法,要把这个的创新意识真正变成受欢迎的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直到八年后,他们才真正实现了突破。
辛志峰:2012年的第一代YOGA到2014年的第三代YOGA,这是一个长线的脉络,那么最重要的这种技术点的比较难的,就在这个聚焦表链式转轴,那么解决了这种有力的稳定性的问题,解决了这个润滑的问题,可能的这种刮手的问题,这是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
回想起这个设计所经历的岁月和风雨,辛志峰的心情有些复杂。在普通人看来仅仅是360度旋转的一个简单动作,对于他们来说却是每一个日日夜夜的折磨。他们往往是好不容易解决了前一个问题,后一个问题又让前一个解决方案变成废纸。比如在转轴润滑油的选用上,研发团队就实验了30多种润滑油、经过了上千次实验和检测。
辛志峰:那么在这个产品当中,其实当时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如果油加入进去控制的不好的话,甚至在摇摆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温度会升高。那么油会稀释,会泄漏出来。在整个测试开发的过程当中,我们选择了30多个不同的油品,可能做了有上千次的测试,那么还特别优化了这油的加注这样的一个工艺和环节。
辛志峰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在最初的时候, 360度旋转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只要转到180度就会被机械的部分卡一下,电脑表面不仅错位,而且不能实现流畅的旋转。
辛志峰:这个是一个两端式的转轴,那么这个就显得更加机械感,它还是一个工具和设备的这样一个产品。
究竟怎样才能让这样一个精密的科技产品,既能实现360度的旋转,又不会出现任何障碍呢? 2012年,辛志峰和他的团队开始了艰难的试验。两年后,2014年10月10日,联想终于设计出了一款产品,完成了360度旋转的全部技术难题。
辛志峰:你看,这是普通的电脑模式;这是自主站立模式,适合在狭小的空间环境进行阅读;在翻过来是帐篷模式,很适合躺在床上进行阅读;完全翻过来就是平板电脑了。
这款笔记本电脑可以实现360度旋转
辛志峰告诉, 360度旋转最核心的就是这个表链式转轴设计,这是实现多模式阅读最核心的部分。
辛志峰:其实都得益于这样一个360度的转轴,因为我们每一次优化工艺做重新的设计方案之后,都要去做真实的物理测试。那么物理测试对于我们这个产品来说,就像这样0到360度的测试是有一个标准规范的,每秒钟要这样摇6次那么整个我们的产品要满足25000以上的测试。
除了几万次的转动测试,还有对笔记本电脑的安全测试。
辛志峰:因为表链式转轴部分是小齿轮轴片组成,为了防止齿轮勾破女性消费者的丝袜和衣物,我们的工程师买来大量各种纤维质量的丝袜进行测试,用六层工艺进行打磨,现在这个转轴摸起来很平滑,没有有任何糙手的感觉。
联想集团全球副总裁陈旭东:其实联想集团的历史,如果要去看的话,实际上就是一个创新的历史,或者说创新就是我们的战略,或者说是我们的DNA。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上你从产品上面,从业务模式上面,从管理上面都能看出,看见我们很多创新的地方。我们刚刚宣布完成的IBM服务器的并购和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并购,也使得我们在这两个领域一跃成为全球前三名的,这样一个企业,为我们未来3到5年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半小时观察】:创新是改变世界的驱动力
如果没有3D打印,陕西姑娘小景就不会有今天的快乐;如果没有创新,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的智能手机,如果没有创新,我们也不会有那么丰富的文化产品,不会有简便快捷的数据资源分享。创新的好处我们都明白,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让创新更有活力、更无处不在。其实,创新更多的是来自于知识,来自于那些令人惊叹的奇思妙想,它说到底是智慧的结晶。而那些所谓的高仿、套印、山寨货,说到底是对创新的剽窃,只有让创新得到应有的保护,创新者的利益被充分保障,才能鼓励更多人去创新,也才能真正让我们的中国制造、中国文化有它独特的技术内涵、服务内涵和人文内涵,有出色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