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总结起来只需要一个字——「热」。
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经受了一整个夏天的“极端高温”天气,现在仍在继续。
气温Top1重庆,那里的长江支流嘉陵江,快被热干了。
官方已回应晒干是正常现象图源:小HYYJJJ
就连北极都在过夏天。
格陵兰岛气温一度接近15.5℃,科学家在那里甚至能够穿短袖。
那可是北极啊。
至于没有空调吹的动物,连年上升的气温,竟然让它们开始“变形”了。
科学家发现鸟类进化出了更大的喙,还有很多动物的耳朵在变大,四肢变得更长。
图源:光明网
更大的体表面积能让它们更好地散热,以应对上升的气温。
科学家大胆推测道:“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能会有一个真实版的小飞象。”
只是,科学家指出这种变形现象并非是积极的。
反而应该反思,是怎样剧烈的气候变化,能让动物的变形进行得如此迅速?
这些颇具噱头的新闻话题,都在向大家传递一个严肃的信息:
气候危机已然降临。
年,上万名科学家联合发布警告:
地球在逼近甚至已经越过气候临界点。
“全球变暖”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词语。
但从前我们都是从科普节目、纪录片中看到这类词汇。
而现在,“全球变暖”已经出现在每一个人具体的生活里。
因为高温干旱,四川多地间断性停电,重庆巴南区、北碚区接连发生山火,川渝人民异常艰难。
“热射病”接替中暑成为夏日疾病新的代名词,对于不忍心开空调的老人、工作环境酷热的职工来说,“热死”不再是夸张修辞。
全球变暖从来都不仅仅只是气温升高的问题。
它所导致的,远不只是一次停电、一次死亡、一场干旱、一次灾难。
而是一连串无法停止、无人幸免的现实版系列灾难片。
人类,只是灾难的最后一环。
从弱者开始的灾难
全球变暖的后果,谁先承担?
自然是弱者。
最先遭殃的是动物。
非洲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博茨瓦纳,本是动物的世外桃源。
而今干旱开始笼罩这片土地,最大的湖泊恩加米湖枯竭殆尽,目之所及尽是荒芜。
牛马在黏厚的泥沼中寸步难行,它们只是想要喝一口远处的水。
矮一些的小牛被淹到只剩一个头,在烈日下徒然地等死。
然而前方的泥沼越来越深,继续前进将会被困于泥潭,可后退意味着口渴致死。
它们退无可退,别无选择。
最终只能在等身的淤泥里饥渴力竭而亡。
珊瑚裸尾鼠,是第一种因为全球变暖灭绝的哺乳动物。
它们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那里成群成片的珊瑚礁在落潮时露出海面连成珊瑚岛,美轮美奂。
然而急剧上升的海平面和过热的海水,在侵蚀这片自然的艺术品,也让珊瑚裸尾鼠在无家可归中走向灭亡。
科学家预测,未来20年左右,大堡礁将彻底消失在地球上。
珊瑚裸尾鼠,只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
全球有六分之一的物种,因为气候变化濒临灭绝。
于是我们看到无家可归的北极熊,只能去废弃的气象监测站安家。
图源:央视网
为了喂饱肚子,去翻人类的垃圾,“打劫”过路的垃圾车。
没能登上陆地的熊妈妈,抱着熊宝宝瘫坐在孤零零的浮冰上,绝望地等死。
有勇气跳下水的北极熊,则在漫无边际的水里游到力气消耗殆尽,坠入水底。
对于群居的动物来说,这是一场集体的浩劫。
成千上万只海象在仅有的海滩上争夺地盘,被驱逐的海象只好爬上悬崖峭壁,谋得最后的自留地。
想要重回大海觅食的时候,视力不佳的它们以为海洋就在脚下,便天真地纵身一跃……
悬崖底部,已尸体累累。
南极本是企鹅的乐园,如今却变成了新生儿的乱葬场。
企鹅宝宝还没能学会游泳,就遭遇了海冰破裂的劫难,上千只幼崽瞬间溺亡。
要知道,南北两极是“地球恒温器”。
地球之所以能够保持这种低温的状态,很大程度倚仗于两极的冰盖。
然而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上最新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
地球上最大的冰盖——东南极冰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