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宋时轮哭着说如果战士们都穿上棉衣,九兵团
TUhjnbcbe - 2024/9/2 17:20:00

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1月初,中央军委为朝鲜战事的需要,紧急电令第九兵团立即开赴东北,去沈阳和辽阳待命。第九兵团各部原先分散驻扎在东南沿海一带,由于被中央军委指定为解放台湾的主力部队,当时正在海上展开军事训练。该兵团共计15万余人,绝大多数指战员系南方人,多适应潮湿、温暖和雨雾的作战环境,不适应风雪、严寒和山地作战。

接到命令,紧急入朝

接到命令,第九兵团马上收拢部队,旋即登上北上火车。原本以为部队此次“换防”是为了方便人朝,一到东北就会得到弹药、被装和给养补充,不料,先头部队第20军乘坐的火车刚一停靠在山关站,便接到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总部的命令,要求第九兵团不再去沈阳和辽阳集结,而是途经沈阳,直接从丹东人朝。

车到沈阳,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贺晋年见南方来的部队衣着如此单薄,而且即将马不停蹄地入朝作战,不禁大吃一惊。他当即吩咐随行人员,拿出了自己部队保管的全部5万余套御寒衣物。又果断决定:即刻动员自己部队的干部和战士马上脱下冬装,换给南方战友穿。尽管如此,要解决第九兵团15万大军的急需,仍是杯水车薪。更为残酷的是,当时因火车在站台停靠时间短,许多换来的衣物还没等送上车,火车便一声长鸣,又风驰电掣般地向着朝鲜驶去。

极寒天气,始料未及

年的这个冬天,朝鲜长津湖地区遭遇到百年不遇的极端低温气候,长津湖是朝鲜第二大人工湖,其周围崇山林立,平均海拔米,人烟稀少。时至27日,长津湖一带突降大雪,气温骤降到了零下40余度。9兵团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条棉被,夜间,战士们将这条棉被摊在雪地上,10多个人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极端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冻伤人。虽然遭遇极度的酷寒,9兵团入朝后还是按照预定部署,向长津湖地区开进。部队严格执行隐蔽要求,夜行晓宿,严密伪装,悄然进入战区,联合国军虽然每天都派出飞机对该地区进行空中侦察,却丝毫没有发现9兵团的行动踪迹。战后,联合国军将9兵团这一隐蔽开进称为“奇迹”!事实上,寒冷的冬天给志愿军部队的行军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隐藏10多万人的行踪,9兵团的两个军在没有卡车的情况下,硬是穿过了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有记载显示,在战役展开的20多天里,零下20多度是家常便饭。受寒流影响,受极端天气影响,很多战士还未投入战斗就被活活冻死,长津湖战役之惨烈可见一斑。

战后,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曾对美军战史学家谈道:“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志愿军夜行军

猛攻美军,展现钢铁般的意志

11月27日傍晚,志愿军10万大军已经隐藏在朝鲜北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当中。27日夜,美陆战第1师和美步兵第7师,正沿着一个山间的小路行进,山林中忽然传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宋时轮、陶勇指挥20军、27军向美军发起猛攻,10万志愿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美军。美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攻击。在第二天早上,美7师和陆战1师被9兵团分割成了5个部分。分割包围进行十分顺利,但是消灭被围之敌却艰难无比。作为“美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美国陆战l师表现了出色的应变能力,他们立刻用坦克在三处主要被围地域组成环形防线。志愿军每个团只有八九门老式火箭筒,很难冲破坦克防卫圈。由于火力强的大炮一门都没有,只有用中、小口径的迫击炮试图掩护步兵冲锋。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连迫击炮的钢铁炮管都受不了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三分之二打出去的炮弹成了哑弹。炮兵们望着打出去的哑弹放声大哭。面对拥有空中、地面重火力的美军,9兵团唯一的优势,只剩下人数和钢铁般的意志。战斗中,大批志愿军战士在冲锋时突然倒地而死,他们饥寒交迫的身体,已无法忍耐这种超过极限的生存环境了。即使是装备优良的美军士兵境况也不那么乐观,随军医生不得不把吗啡针剂塞在口中融化再使用。接战仅仅一天,见势不妙的麦克阿瑟即命令他们向南突围。在成群飞机的掩护下,美军企图聚集到下碣隅里,再往南逃。

美军

全歼美军“北极熊团”

11月30日,志愿军27军集中两个师5个团的兵力,由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并使用全军所有炮兵,围攻新兴里的美7师31团。历史悠久的美第7师第31团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曾参加对苏俄的干涉作战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团旗上就有北极熊的图样,称得上是陆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但此役之后,该团蓝色的团旗被志愿军班长张积庆缴获当包袱皮,后来成了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展品。这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团的光辉战例。但与此同时,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在战斗中,27军第80师第团第5连冲锋时受到敌火压制,除一名掉队者和一个通信员之外,全连呈战斗队形卧倒在雪地,最后全部冻死。美步兵第7师师属第57炮兵营营长卡罗曾顿斯中校评价,志愿军“冒着严寒和陆战队的炮火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

美军

非战斗减员数目惊人

战后统计,志愿军共毙伤俘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0余人,成功将东北部战线推进到元山地区,收复了朝鲜东北部大片区域,彻底扭转了朝鲜东北部战局,美陆战一师因在战役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战斗伤亡多人,非战斗减员多人,减员总数几乎达到全师总人数的二分之一),从此之后再也没有担任过“联合国军”在第一线的作战部队,其大部分时间都在三八线以南地区“围剿”北朝鲜渗透到三八线以南的游击队以及破坏人员,而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也付出了较高的代价。由于冬装等给养供应不上,第9兵团非战斗性减员非常严重,官方统计数字:第九兵团战斗减员人,非战斗减员人,减员数量占总数的32.1%。

美军

年9月,第九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鸭绿江边,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来时,警卫员发现,这位头发开始花白的将军泪流满面,不能自持,哽咽地说道:如果战士们都穿上棉衣,九兵团就可以少伤亡3万人。

最可爱的人

战后总结

一场战斗,减员如此严重(第九兵团战斗减员人,非战斗减员人,减员数量占总数的32.1%。),除了气候原因以外,其他两个方面了也引起了党中央和志司总部的高度重视。

1、双方硬实力对比悬殊

长津湖战役中,第9兵团的硬实力与美军陆战一师对比十分悬殊。从中美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方面来看,长津湖战役中被第9兵团包围的陆战一师是由三个陆战团为骨干,再加上若干师直属部队而组成的战役集团,全师编制人数超过余人,有充足的运输车辆,其装备在美军当中最为精良,每一个陆战团都配备有24门火炮以及5辆坦克,除此之外,还配有一个拥有72门重型火炮的炮兵团以及一个70辆坦克组成的坦克营,此外陆战一师还能得到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密切的空中支援,该联队通常编制为3个中队(72架飞机),最多时达7个中队(约架飞机)。

第9兵团总兵力15万人,拥有平射炮门,迫击炮门,重机枪挺,轻机枪挺,冲锋枪支,高射机枪3挺,虽然装备的火炮数量总和远多于美军陆战一师,但是其大部分火炮都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旧式装备,主要是轻型野战炮、步兵炮和迫击炮,绝大部分火炮口径不超过毫米,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均不及美陆战一师装备的火炮,另外在入朝时,第9兵团还把部分重型装备(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国民党毫米榴弹炮等)留在了国内,全员几乎都是轻装前进,而且志愿军第9兵团既没有任何装甲车辆,也没有任何空中支援,仅有的0辆保障后勤支援的载重汽车也在美军的空袭中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陆战一师将通信使用的电台装配到了排一级的战斗单位,各级战斗单位之间的联系均有步话机。第9兵团只有团级以上作战单位才配备有电台,营、连、排一级相互之间传递信息则是通过号声、哨声、通信兵来进行。

美军

2、后勤补给暴露致命缺陷

准备不足

一方面,原定计划九兵团补给冬装应该在沈阳、梅河口。而入朝作战计划改变后,物资要从沈阳、梅河口赶运辑安,当然手忙脚乱来不及。更重要的是,东北的确没有库存的配套冬装了。此前冬装大约已经配发十三兵团了,因此据东北财政部副部长倪伟的关于军事供应问题的报告,到十一月底尚需赶制四十万套棉衣。所以,九兵团到达后,只好发给棉大衣。而单就棉大衣一项来说,也储备不足。十一月六、七日仅发棉大衣六百四十一件。八日20军到沈阳,将原准备发十三兵团而未运走的三万五千零九十件棉大衣赶运皇姑屯。此时沈阳的库存,也搜罗一空了。当十日兵团部和27军到沈阳,只有赶制的边防大衣二千九百八十件好发。高岗又批示由财政部拨给的新旧棉大衣十万件中,送给27军三万多件。此后,又不得不将剩余的六万多件(另外又拨了三万件)也批给了九兵团。此后,各地又紧急送来一些棉大衣。至十一月底,总共发给九兵团新旧棉大衣二十二万六千六百六十一件。

运力不足

虽然领的棉大衣不少,但限于运力,实际发放下去的远远少于此数。如据一九五一年一月三日总后军需部的调查,十三兵团领到的大衣和东后发放的数额基本一致,共发三十四万三千九百九十八件,但在四十军了解,就没有发大衣,其它军据说也有未领者。九兵团后勤运力不足,发放更加困难。

对于九兵团来说,粮食问题其实更要命。部队十一月十二日入朝,到十八日第一列车一百万斤粮才出发,造成赶不上部队的严重后果。粮食由辑安运到前川,离前线还有三百余里,须翻山越岭。汽车损失很大,向前方运输不及时,故基本上无法供应前线,造成普遍饿肚,六十师最坏情况是三天无粮。也就是说光是部队每天吃饭都无法保证,这是最头大的事情。因此27军后勤认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是粮食,其次是保暖物品,最迫切的是皮棉鞋和手套(不是棉衣。因为寒区打仗手脚最容易冻伤,而如果手脚受冻即失去战斗力)。

运输力不足的关键是汽车数量少,损失大。志愿军后勤(一、二、三分部)入朝时汽车共台,至十一月十二日已被敌机炸毁台(含翻毁车20多台)。邓华在《对美敌作战的初步经验总结》一文中谈到志愿军后勤供应问题时,也提到入朝二十天车辆损失即达六百辆以上。当九兵团入朝后,车辆的需求量更大,据东北军区后勤部计算,按十一个军计算(炮司和后勤各按一个军算),仅粮菜供应(弹药、汽油未计),就需要一千五百台车,才能保证全军吃上饭。

由以上可见,由于志愿军入朝初期后勤能力非常薄弱,且美军掌握完全制空权,采取毁灭性轰炸的方针(每日几百架、几百次轮番地侦察扫射与轰击,夜间也至少有四五次大量投掷高度燃烧弹。敌机可低飞到碰坏高压电线杆,低飞到扫射汽车装运弹药爆炸而击毁敌机本身),因而部队最急需解决的给养和弹药亦面临极大的困难,冬装问题自然更加无法解决。

正告UC大鱼号的抄袭者们,树有皮,人有脸,抄袭行为有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时轮哭着说如果战士们都穿上棉衣,九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