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圈顾名思义就是安逸,舒适,适宜的区域。
比如冬天温暖舒适的被窝儿,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
今天,是我践行自由写作的第6天。
早上5点我准时起床,简单洗漱一下,就开始自由写作。
我们为什么要离开舒适圈儿呢?
因为我们怕“温水煮青蛙”,环境条件太舒适了,人就不愿意改变,不愿意走出舒适区,慢慢的我们就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社会发展趋势是需要复合型人才,若我们不勇敢地走出舒适圈就会被社会淘汰。因此说舒适圈,就是“温水煮青蛙”而我们还不自知。
我们为了不变成温水里煮的那只青蛙,就要勇敢的走出舒适圈,刻意练习某一项自己喜欢的技能,学会用终身学习的成长思维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每天中午我都走出家门,去离家不远处的江边公园健步走,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但每次出去时都是思想斗争,我要鼓励自己,勇敢地走出舒适区。
冬季的北方特别寒冷,室内温暖如春,室温在零上二十四度。室外气温却是零下二十多度。外出时衣服穿得很厚,就像只北极熊一样,走路笨笨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子割的一样痛,我们每个人都戴着帽子和大口罩,睫毛上都结了一层霜。
当我走出舒适区(温暖的室内)后,看到的风景却是不同的。
松花江里的水鸟(多数为野鸭子),就是冬季一道灵动的风景,水鸟们成群结队的,成百上千只的在一起歌唱。时而一起飞起来再落到江岸上啄
食(人工投喂的玉米粒),时而又成群结队飞落在另一边江岸嬉戏,时而又飞到水中吃小鱼小虾。水鸟儿们每年冬天都成群结队地飞到这里来越冬,成为松花江特有的景观。给冰封雪飘的城市带来无限的生机。来此越冬的水鸟大多都是绿头鸭,黑背,白腹,红蹼,一群群的飞起来特别壮观。
水鸟儿们从远方飞来此地越冬,春暖花开时在飞走我走过火炭后回看,才发现火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情绪不被自己控制,不受自己管理。去繁育后代。
鸟类的大迁徙,就是从一个舒适区到另一个舒适区,飞离以前的舒适区是需要勇气的。还要经历长途飞行,有时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要想成功需要毅力,只有艰苦的付出才有回报。
我们走出舒适区,必然要经过磨难,可能试错成本很大,但是我们为了避免“温水煮青蛙”,我们要想像鸟儿一样生活得自由自在,就必须勇敢地走出舒适圈。我们时刻警醒自己是否处于舒适圈,是否还有发展空间,人生是要不断进取,不断拼搏的,如此生命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