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家园的往事
——中国文化视野的《长津湖》
作者:胡春雨
七十年时光,远隔三代人的距离,历史的背影变得有些模糊。那是一段铁血铸造的历史——朝鲜战争,终将永远镌刻在国家记忆深处。年国庆,战争巨制《长津湖》在全国热映,融化着冰火中深藏的往事。
故事的开场,是如诗如画的江南。温情的彩霞燃烧着天际,清凌的河水映照着青山,故事的主人公伍千里出现在小船里,伴随乡人的唠嗑与摇橹的吱呀,向着家的方向进发。一切如此静好,似乎整个世界回到了和平时光。然而伍千里怀中兄长伍百里的骨灰,顿时让世界沉重,那是一个在战争的创痛中憧憬未来的时代。此时另一位主人公——伍千里的弟弟伍万里突然闯入镜头,让世界顿时活泼了起来:成年不久的小伙,带着一帮顽童在岸边追逐打闹,把石子准确的投到哥哥船上。质朴、野性与投掷,即将在战场的炉火中锻造新的战士。
此时土改正在疾风暴雨般推行,伍家分得了二亩地,终于可以结束漂泊船上的生活。伍千里开始规划给父母盖房,给兄弟娶妻——对生活与土地的渴望,给中国农民无穷希望。我们看到,哪怕战斗间隙,伍千里对未来的规划贯穿于剧情。剧情开端,暗示了历史前行的主线:爱与家园,乃一代中国人出生入死的起点与归程。希望乃改造世界的伟力,诚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吾心中自有所谓第二世界者存,必不以目前之区区,沮吾心而馁吾志。英雄之希望如是,伟大国民之希望亦复如是。”
不用走了,既然“仗已经打完了”,成为伍千里面对双亲的谎言。新生的政权立足未稳,正在为了彻底统一四面进军,主人公所在的第九兵团,面临着横渡台海的作战任务。从全球来看,二战重塑了世界格局,中国从美国的盟友向苏联“一边倒”,两大阵营在欧亚大陆两端形成对峙,三八线成为前沿。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着美军仁川登陆,“联合国军”一举瓦解了朝鲜的攻势,战争从半岛南端迅速向鸭绿江推进,美军飞机的炸弹已落在中国边境。仅仅一个晚上,伍千里收到了归队的命令,只得辞别双亲。百里、千里、万里,三兄弟寄身行伍,从家门口的根据地到逐鹿中原,再到御敌国门之外,背后乃亲人多少牵挂?作为老兵最懂得战争的残酷,他此行最不愿接受也无法舍弃的,是自己的弟弟。
打开东亚地图,穿越历史时空,能让我们看清楚这场战争为何要打,如何展开,故事的主人公将面临什么。朝鲜半岛一头连着广阔无垠的东北亚大陆,一头由日本列岛通向太平洋,自古作为郡县或藩国与中国血脉相连,来自北部高寒地带和南部海洋方向的力量往往趁虚而入。刚刚结束的抗日战争,日本就是以半岛为跳板盘踞满蒙,进而突破长城天险,妄图吞并中国。此时蒙古国已沦为苏联附庸,日本成为美国不沉的航母,一旦半岛落入敌对阵营,东北夹缝其间岌岌可危,关乎新中国立国之势。唇亡齿寒,何况卧榻之侧?尽管新政权邦基未稳,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中美两国,一个顶级文明古国,一个顶级现代强国,刚刚经历了战争的锻造,在此狭路相逢。主人公和他的第九兵团,即将从温暖的台海之滨奔赴白山黑水。
美国人有理由相信中国人不会出击。麦克阿瑟,作为熟谙现代战争的世界名将,此前亲率大军荡平太平洋,成为日本的“太上皇”。不可一世的日本尚且如此,何况温饱尚未完全解决的中国人?他们没有错,尽管有苏联支持,中美国力远不在一个量级上。然而他们错了,因为他们不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国民众,不懂得他们的军事思想和国民性质。早在盎格鲁撒克逊人还在丛林游荡之时,“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中国人组成的军团一次次横扫东亚大陆,捍卫着五千年从未中断的文明。《商君书》云:“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一旦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中国就变成勇敢坚毅、吃苦耐劳的战士。在志愿军那里,我们将看到中华民族赖以自存的美德、智慧与勇武,十九岁的伍万里就是一颗种子。
彼时的中国,历经一次次革命斗争已充分动员起来,基本结束了民国以来数十年的分裂,走出战乱的中国人民对未来无限憧憬,抗美援朝运动调动起最大的战争潜力。朝鲜北部被纵贯南北的狼林山脉划为东西两个单元,东部的盖马高原直面阴冷的日本海,北亚的寒流在此横行无阻,整个半岛覆盖在美军海空力量覆盖之下。麦克阿瑟下令美军东西并举,长驱直入,眼见得荡平半岛,“让孩子们在感恩节前回家”,屏幕中的美军一片节日气氛。
此前志愿军在西线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但不足以扭转“联合国军”的攻势,东线只有四十二军守备,朝鲜临时首都已退至鸭绿江不远的江界。倘若美军在东线得手,必然威胁西线侧后,千钧一发之际,11月10日,第九兵团十五万大军渡江作战。这是一支在内战中锻造的劲旅,他们的对手,同样是历经二战磨砺的美军精华——第十军。在去往国门的军列上,倔强的伍万里被哥哥在车厢门口罚站,当路过雄踞重山的长城,顿时让车厢里的战士和屏幕外的观众受到了灵魂的震撼——背后就是祖国,我们就是长城!
战争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只有肝脑涂地的残酷。未等大军跨出国门,美军战机已盘桓在头上,炸弹落入了中国人民的家园。苏洵有云:“夫唯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以百战”。入侵者激怒了伍千里,他忘记了寒冷,不再满脸堆笑的为战友们讨要棉衣,下令登车进发!然而这就是一场非对称战争的真相:当军列因抢修铁路被迫停下,美军战机迎面扑来,战士们只有蚂蚁般向周围疏散,军列转眼变成火海。电影让我们直击历史现场,告诉我们那场战争的惨烈,也就警醒我们:强国必须强军,必须实现国防的现代化,否则我们只能以巨大牺牲弥补军力的代差。以人海对火海,以气多对钢多,赢得战争靠的是对家园的爱,对敌人的恨,是中国军人超越生死的荣誉与决心。
孔子云:“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早在桂林北伐的时代,孙中山先生即号召:“人者有精神之用,非专恃物质者……故革命在乎精神。革命精神者,革命事业所由产出也”。从“别是非”以明确军人为何而战入手,以“智仁勇”的儒家信条教育军人精神,至于落后军队的战术,“有五种技能,为游勇战术中最可取者:一曰命中,二曰隐伏,三曰耐劳,四曰走路,五曰吃粗”,珍惜弹药,保护自己,习于劳苦,长途奔袭,包括吃炒米——在优势敌人面前扬长避短,这些思想在志愿军时代发挥到了极致。面对突如其来的极端严寒,志愿军战士一路战天斗敌,挑战人类生存极限,昼伏夜出,穿山越岭,克服敌机轰炸。支持他们体力的,仅仅是每人每天一颗冻土豆。严酷的征程没有压垮伍万里,却让他迅速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战士,期待着成为英雄。在埋伏间隙,伍千里兄弟分食一颗土豆,在严寒的世界透出丝丝暖意。
太公曰:“凡用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如果说世界上哪支军队曾做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当然是民族危机中杀开血路的中国军人。铁的意志,铁的纪律,让志愿军成为铁的队伍。战役初期,志愿军将美军诱至长津湖,十万大军竟在敌机侦察下悄无声息的埋伏到美军周围,为胜利奠定了基础。孙子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又说“静若处女,动若脱兔”。战士们昼夜匍匐在冰天雪地中,等待着总攻的命令。11月27日16时30分,战斗终于打响,一枚枚信号弹突然照耀天空,战士们将沿交通线长蛇般展开的美军迅速切成四段。“开饭了!”炮排长雷公陡然变成了饿虎,带领战士们用仅有的迫击炮,摧毁美军一个个火力点。围歼北极熊团,成为影片浓墨重彩的场面。
吴子云:“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又说,“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在冲锋号中,战士们迎着枪林弹雨发起了潮水般的攻击,双方很快变成一场混战,近战和夜战无疑有利于减弱美军的优势。但看到美军坦克横冲直撞,我的心不由在抖:我们毕竟是血肉之躯,怎能对抗这些铁家伙?伍千里带领穿插连尖刀般插向敌军,与同样训练有素的美军短兵相接,用简陋的手榴弹对付现代化的重武器。冲过重重火力网,他们夺取了美军坦克,向美军开炮!
真实的战斗更加艰难,尽管志愿军在运动中形成了优势兵力,但高度现代化的美军毕竟是难以咬碎的铁疙瘩。影片以眼花缭乱的战斗场面,浓缩了战斗进程,北极熊团长官麦克莱恩上校被我军打死在指挥所。当伍万里在哥哥身后杀进指挥所,把仇恨的枪口对准了奄奄一息的敌将,伍千里制止了弟弟补枪,伍万里终于压下满腔怒火,抬手将子弹射向墙角。我们并非嗜血,我们敬畏生命,但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双方都是军人,担负着各自国家的使命与荣光,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人。如果战后双方老兵相逢,会相逢一笑把酒言欢吗?会的,人性本善。恍然记起那句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战斗并不因胜利而画上句号,美军飞机随后扑来,将一枚标识弹抛入战场,为轰炸机导航。死生之际,雷公跳上吉普车,拉着标识弹追上溃逃的美军,在烈火中将炸弹还给敌人!奇迹没有发生,不死的老兵终将倒在战场上。此时一切豪言壮语都已多余,一曲家乡的《沂蒙山小调》在天际飘来。是他的魂魄在飞往故国?还是家乡父老迎接英魂归来?留下的,只有对战友最朴实的依恋:“别把我一个人扔下……”当美军陆战一师逃过志愿军最后的埋伏,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冲锋,一个连的战士已化作冰雕,保持着战斗队形。他们没有战胜严寒,但他们的决心无法战胜。影片中美军将领庄重的军礼,寓意着中国军人在世界面前赢得了荣光。
长津湖战役一举扭转战局,将“联合国军”赶下大海,从此将美军驱逐到三八线之外,至今留给我们东北方向的安全。倘若没有此战的牺牲与胜利,整个东北将处于美苏夹缝之间,整个中国将如芒刺背。感念先烈,感怀伟绩。然而武器并不因战争结束而永别,就像美国作家海明威阐释的,和平时期只是战争的延续,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依然面临伟大斗争,亟需做好战胜一切强敌的准备。只有继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承先烈们的光荣传统,发扬我固有之文化,才有资格保卫和平。最后,就用志愿军忠骨归国的祭文,礼敬先烈,昭示国人:
“英灵所葆,福祚绵长。魂兮归来,以返故乡!”
胡春雨,字思农,号齐西鄙人。天桥作协副主席、长清民革文史研究会副会长,齐鲁晚报签约作家、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舜网文学驻站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济南明湖诗词学会、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民革天桥总支委员,民革济南文史研究会、南充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山东鹊华律师事务所暨天桥新阶层联谊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主任、网络信息同心联盟副理事长,荣获济南市出彩统战人,民革山东省委、中共济南市委统战部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民革济南市委思想宣传、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本栏目荣膺齐鲁壹点年度十大壹点号。
壹点号走遍大中华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