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长津湖战役文登老兵亲历故事丨张锡友
TUhjnbcbe - 2024/4/7 21:57:00
01:34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吕丽于霄雁威海报道

国庆假期,电影《长津湖》在全国各大院线火热上映。那些在异国雪原,为执行伏击任务被冻成“冰雕”的志愿军战士让很多人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长津湖战役被称为抗美援朝战役中的胜利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用相差悬殊的武器装备与美陆战一师为主的美第十军在这里进行了一场硬碰硬的血战,在这场战役中,美王牌部队——“北极熊团”被歼灭,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在这场战役中,一支英勇的队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27军正是源起天福山起义的红色力量。

10月9日,在文登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近文登区三位原第九兵团老兵,听他们讲真实的“长津湖战役”。

张锡友,原第九兵团19医院正连级医助。提起长津湖战役,张锡友老人心绪激动。“当时我们还在上海治疗打上海受伤的病员,突然接到了秘密行动的任务开始北上。后来我们在兖州车站集结,这个时候只知道要去祖国的边疆。在沈阳下车以后,我们知道了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第三天晚上,开始出发。”

作为后勤部队,时任医助的张锡友和他的战友在先遣部队后方步行行进,一路上气温不断降低,条件十分恶劣。还没有开始收治伤兵的时候,张锡友和他的战友们每天凌晨吃完早饭,就到树林里躲避敌人飞机的轰炸,傍晚才能回到营地吃点东西。

“到现在,我也看不了一大摊血,我心里难受。”

“后来长津湖战役打响了,医院也分散开了,医院就在一个大山沟里收治伤员,没有房子,只有土豆窖。”张锡友老人补充,“土豆窖也是那种又小又矮的洞,需要爬进爬出。”

因为军情紧急,前期入朝的战士们还穿着华东部队的薄棉衣。适逢朝鲜几十年一遇的严冬,很多战士冻死冻伤在路上。作为军医,张锡友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救治。“很大一部分伤员是冻伤的。很多战士的手脚、耳朵都冻得发黑坏死的那种,给他们脱鞋,脚趾头都直接从关节那里整个掉下来。”张锡友痛心疾首地描述,回想起前一天还活蹦乱跳的战友,第二天就面临截肢和死亡,张锡友眼中溢满泪水。

每次战斗打响,张锡友都要和后勤的战友们收治前线大量的伤员,极寒的天气、触目惊心的伤势、极其有限的医疗条件和物资,每一道都是横在张锡友和伤员们面前的鸿沟。因为先期制空权的丧失,物资补给非常困难,前期带的十多箱医疗物资很快用完。“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我们就用汽油给伤口做消毒,掏我们后勤人员棉被里的棉花做医用棉。”白天,张锡友和后勤战友们都不吃饭,一些米汤都要留给伤员们暖身续命,冻得邦邦硬的土豆也只能晚上抽时间慢慢捂热慢慢啃。到了晚上,身上棉被薄得只剩被面儿,常常需要几人聚在一起才能勉强抵御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这期间,还需要时刻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津湖战役文登老兵亲历故事丨张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