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小河美女祖先为东西方混血
TUhjnbcbe - 2020/6/17 11:32:00

“小河美女”祖先为东西方混血


报道 *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文瑛12日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古DNA实验室、复旦大学人类学实验室对小河人类遗骸分子遗传学分析的最新重要成果表明,曾经在*罗布泊营建了美好家园的小河人的祖先是一个东西方混合人群,他们来自遥远的欧亚大草原,并带来了东方黍和西方小麦的种植技术。此外,小河墓地随处可见的男根女阴立木象征着当时的生殖崇拜。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小河墓地,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小河墓地里发现的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干尸被称为“小河美女”。


神秘的小河墓地


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首次发现了这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科考学者们通过贝格曼当时绘制的地图,不断修正并确定小河的经纬度,终于在66年后,在茫茫罗布沙漠中再次寻觅到“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他遗存构成,外观为一个椭圆形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发掘前,沙山表面矗立着各类木柱140根,在墓地中间和墓地的西端各有一排保存完好的大体上呈南北走向的木栅墙。在墓地里,男根女阴立木下部插着芦苇、麻*等干旱区植被,墓里摆放着羊骨、牛粪,上部悬挂着涂红的牛头。


科学家们通过多种考古发现,复原了一幅画面:在小河墓地一片火红的沙山上,人们安葬逝者,举行祭祖祈育的神圣活动,希冀祖灵佑护,这一切构成了小河人精神世界的核心内涵。由此,科学家断定:小河墓地是部族的祭祀场所。


小河人从哪里来


*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文瑛介绍,人类学家在小河墓地的发掘现场,从部分干尸的外表形态观察发现他们有亚麻色头发和眼睫毛,这是古欧罗巴人种的一些特点,但DNA分析的结果却要复杂得多。吉林大学古DNA实验室整整花了4年时间,从小河墓地第5层选取30个个体进行线粒体DNA分析,最后成功获取了21个个体(有男有女)的基因型。其中15个基因型属东部欧亚谱系,6个属西部欧亚谱系。由此得出结论:说明小河早期人群是一个东西方混合人群。


李文瑛还说,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小河早期人群在迁入塔里木盆地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基因混合,在罗布泊定居后,由于外来人群的不断融入,原有人群的遗传结构也发生了改变。


女性和生殖崇拜


当年考古队在小河墓地挖掘时发现,只要出现泥棺,棺里一定是位女性。小河墓地五层埋葬中,最底层中心位置埋葬的是位女性,4具泥棺里也全都是女性。直到2层时,才发现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埋葬。


遗传学家从小河墓地众多遗体上提取了DNA,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南区五层中21个个体DNA样品中,经过分析有13个与最中心位置的那位女性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更让科学家感到惊奇的是:泥棺主人所携带的基因,被最多的小河墓地里的个体所在地共享。由此,科学家们推断出:之所以小河墓地女性地位很高,是因为这些女性可能因为生育了特别多的后代,而受到后人的崇拜。这个推论与小河墓地里随处可见的生殖崇拜相一致。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河美女祖先为东西方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