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最近全国各地台风暴雨天气的袭来,烘烤了一个夏天的我们终于感受到了一丝凉意,
堪称给你命三千的终极武器空调,也可以不用整日工作暂时停止碳排放。
今年世界各地都出现了罕见高温,瑞典美国西班牙,都发生了面积巨大的森林火灾,有亲历者形容是感觉整个加州都被烧了。连一向以寒冷著称的北极圈,气温都飙升到了32摄氏度。北极圈的高温,更加剧了冰川的融化速度。
上世纪70年代,北极圈夏季的海冰覆盖率通常在50%以上。这40年,冰山消失了一半——年,北极的海冰覆盖率仅为24%。
瑞典的一位摄影记者曾收集了一些北极圈内的老照片,从年起,他开始前往照片中的相同地点进行拍摄,下面是几组对比照片。
通过这几组对比,我们看到,北极圈的海冰正在急剧消亡,这对那些生活在北极的动物来说,等于灭顶之灾……
这张照片里,北极熊妈妈孤苦无依地在一片苍茫海水中小心翼翼地坐在仅有的浮冰上,紧紧抱住怀里的仔子。
一些海豹挤在一小块浮冰上休息。
一只畏惧下水的小海豹
冰面在高温下已经支离破碎,一旦冰面破裂,那些刚出生的小海豹,便会跌进海中,绝望的海豹妈妈只能看着自己的伢子死去……
由于北极的冰穴越来越少,小海豹要被迫在在身体没有发育完全,缺少重要脂肪层保护的情况下,在冰冷海水中游泳。大部分,都因为体温过低或营养不良,在出生不久便会死去。
北极圈内的浮冰大量减少,许多北极熊不得不连续游超过几百公里的距离去寻找可以休息的浮冰。结果体力不支,活活被淹死。
因为食物不足,北极熊宝宝是第一批被饿死的。
三年前,一位女摄影师就拍到过这样让人震惊的画面:一只瘦骨嶙峋的北极熊小心翼翼地踩在海中仅有的一块浮冰上。他双腿弯曲打颤,彷佛轻轻一推就会摔倒……若不是亲眼所见,几乎没人相信凶猛的北极熊能够瘦成这样。
因为法律规定不能擅自投喂北极熊,摄影师只能一边流泪,一边记录下这些让人心碎的画面,无奈地看着一个生命从眼前消逝……极地气象学者詹妮弗预测,在年前的某一天,北极的冰川将全部消失。
有些人会说,反正这是北极的事情,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够了,不就多交一点空调费吗?的确,物种大面积灭绝,早在我们变成智人的时候就已经大面积发生了。中国著名博物馆讲解员袁硕的著名演讲《进击的智人》了解一下。
我们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物种的多样性,也根本不是出于什么“保护地球”的目标。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地球大大她老人家都45亿岁了。人类存在多少年?三百万?人类文明呢?5万年不到,短到可以忽略不计。小样,地球说。
地球大大什么市面没见过?吃的盐比你走的路多。
地球形成的头6亿年冥古宙时期,不断遭受小星体的撞击,每颗都不亚于几百颗高当量核爆,它安然无恙,搁到现在,美国俄罗斯互射核弹也就这效果了。
在接下来约40亿年,有生命出现的时间里,地球多次长期经历过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十余度、温室气体比现在浓十倍的时代。行星撞击、地震、火山喷发,气候反常…地球上的生物都灭绝了5次,但它一如既往地绕着太阳公转,动植物死光了没关系,歇一会我继续生生不息。
插一句,当孩子读绘本进入到高阶阶段,什么小动物拔萝卜就可以收起来了,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砸向他们,只要你讲的好,还怕娃们不安静下来。
保护生态,其实是为了保护人类自身。对一个45亿岁的星球来说,人类竟然自大到认为自己对于地球来说是个威胁!地球就在这里,哪也不去,要保护的是你自己,要消失的是你。环保的重要可能我们已经不需争辩,反正你们每两个人,一个就在喝有*物质的水,每三就有一个在呼吸几十年后会引发肺癌的空气。那为什么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绝对不是因为“兔兔那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兔兔”。当然因为这个原因也没有问题,同为父母,你就忍心看着这么萌的熊伢子给饿死么?
在投资学中,多样性(Diversification)是对抗非系统性风险(UnsystematicRisk)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用简单的话概括,就是“鸡蛋不放一个篮子里”。
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基因库的多样性
我们现在很多的药剂、发明,都是通过生物提取/仿生的手段产生的。
·比如酶,它的主要来源就是生物提取;
·比如第一代道路反射镜,是模仿猫眼结构发明的;
·比如红豆杉,珍贵的抗癌药物紫杉醇就是从中提取出来的;
·比如鸭嘴兽,作为一个过度的物种,对研究进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比如大象,患癌几率极低,癌症突破口可能就是它;
·比如鲨鱼,它的皮肤可以长久保持清洁,对防细菌感染很有价值,现在已经开发出仿生斥菌涂层,给医院抗感染使用;
·比如蝙蝠,根据仿生它的超声波识别,开发出了盲人拐杖;
·比如翠鸟,她可以高速俯冲不受空气阻力,于是根据翠鸟喙研发出了高速列车头。
假设,南极冰川消融,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紧要关头,突然发现这种病*无法感染北极熊,于是从熊熊身上提炼的带抗体的血清,救人类于水火之中。至于我们未来需要什么,现在都是无法预知的,尽可能保留多一种生物存在,只是微不足道的支出,但对我们自己提供了多一百种可能性。
2)防止环境突变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稳定性是密切联系的,当生物多样性丰富时环境稳定性高不容易产生变化,相反,当生物多样性低时,则很容易产生变化。我们不希望环境出现太大变化,因为我们经不起折腾。
打个比方,现在有很多造林措施,有些林里只种马尾松,然后爆发了一种植物传染病,容易在马尾松中肆虐,然后这片只有马尾松那就完了,整个系统瞬间崩塌,又要重新开始。但如树的的品种足够多,当有一种传染病肆虐的时候,至少其他树木能够存活下来,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至于是毁灭性的。
每一种物种对于维持环境稳定性而言就相当于一道安全网,多一种物种就多一道安全网,如果有一种物种消失了具体可能不会发生些什么,但当物种种类减少到一定程度那么后果就相当可怕了。
就是说,一个环境中存在的物种越单一,这个环境就越不稳定,对突发意外的抵御能力就越差,一个意外,后果很有可能是毁灭性的,难以修复或代价巨大。
而每多一种物种就是多了一道安全网,而我们当然是希望安全网越多越好….总结成一个术语,就是:可持续发展。所以,无论是出于自私,还是心疼熊仔,我们都应该保护野生动物和他们的生存环境。
我们自己可以怎么身体力行呢?其实就是以身作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饮食少吃肉多吃菜(我知道这比捐款还难)拒绝一次性用品;自带饭盒,水杯,购物袋;少用塑料制品;塑料必须品买品质好可多次使用的;衣服买可讲解质材/天然面料;减少生活垃圾;绿色出行少开车;家电都换省电的,LED了解一下……每一样都能帮你身体好+省账单,何乐而不为。
不骑象,不去海洋馆,不去动物园,马戏团,不看动物表演,不买野生动物制品如犀角,象牙,兽皮,皮草,不吃野生动物,不吃猴脑鱼翅鹿角熊胆熊掌虎鞭等奇奇怪怪的东西。我有个朋友在极地海洋世界喂过鲨鱼,说海豚表演那才是最残忍的,海豚作为高智商的哺乳动物,根本不会吃死鱼,最后为了一口吃的,能在那里乖乖表演,那得是经历了多么残酷的心理打击,海豚的声呐系统在海洋里可以辐射几公里之外的水域,但是在狭小的水池中,池壁造成的反射过多会让他的感官系统彻底崩溃。海洋馆的海豚,很高比例都会患上精神抑郁症感统失调症继而引发身体上的并发症死去。出钱,鉴于郭美美时间之后我国公益捐款类机构公信力实在不足,还是直接搜索WWF相关网站,可惜中文网站没有小额民间捐款通道,现阶段一次大额捐赠我的娃就得吃土了,只能登录外网国外网站选择个人捐赠,还可以选择想要救助的物种。
说到出力,参加志愿者活动,是一个有益(自己)身心的事业,当孩子具备成人能力之后选择让他参加合适的公益志愿者行动,尤其能让娃收获良好品质和珍贵的社会经验,尽早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志愿者在我国曝光还不多,渠道和参与人群都不足,这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圣母傻白甜的活。今年朋友圈刷屏的杭州美女双胞胎姐妹非典型学霸,双双拿到了剑桥和牛津的offer!
你以为,国际名校为什么录取这样的学生,不会因为她俩的IB课程标化成绩全英第一,(当然肯定也不低),更不会因为初中数学考过17分,两个人在高一和高二分别有整个学期跟着国际公益组织在美洲和非洲参与活动,国际名校对高质量社会公益志愿者活动的青睐,已经是一个公开的事实。有人说,你这样的动机太不纯了,好吧,做好事被嘉奖,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不然还嘉奖那些打嘴炮啥都不干的人吗?后续,森布爸爸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