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阿拉斯加,卡克托维克镇(Kaktovik)。入秋以来,此地的游客们经常看到形态各异的北极熊们:它们要么慵懒地在沙地上打盹,要么在浅滩上嬉戏打闹,要么带着幼崽在海边漫步闲逛……
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北极熊们会潜入村子里,对于没有拿着驱熊火把防熊喷雾的区民们来说,它们的出现毕竟也是一种威胁。遇到拿手电筒和火器的巡夜人的驱赶,它们才悻悻地离开。
表面上看起来,北极熊应该不属于“濒临灭绝”那一类动物。
在距离小镇不远的冰水里,两只北极熊互相拥抱着
不断减少的冰面
科学家们有一次曾在卡克托维克镇发现80多只北极熊,体态圆润,看起来很健康。它们的数量尤其在初秋的时候比较多,这个时候恰恰是爱斯基摩人的捕鲸期。
但是它们是以一种“气候难民”的身份来的,因为用于“配合”捕食海豹的冰层不断消退,它们不得不来到岸上生存。
北极圈附近气温变暖的幅度是全球其他地方的两倍,冰层的覆盖面的消失速度甚至都超出很多科学家原来的估计。
年的大部分时间的气温比往年都偏高,而且结冰期来得更晚。虽然这个月冰层的平均增长率比平时要高,但是冰层面积比以往任何记录都要小,11月中旬的5天的时间内,冰层的覆盖面比以往减少了平方英里。设在科罗拉多州的国家冰雪数据中心也表示,那个月的冰层减少度“超出预期”。尤其是在波弗特海(BeaufortSea)南部,巴特岛(BarterIsland)的东北角,有着个居民的卡克托维克小镇,附近的冰层缩减情况是严峻的。
这种现象显然对北极熊的生存状况不利,国际北极熊保护组织的首席科学家SteveAmstrup说:“北极熊的数量和冰层面积成正比。”
北极熊,作为熊类种群中的体型最大的亚种,它位于肉食动物食物链的最顶端,经常被媒体和专家当做显示气候变化的标志性动物。
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Gore)拍摄了环保纪录片《麻烦的真相》(AnInconvenientTruth),描述了一只孤独的北极熊是如何在无冰层的北冰洋艰难度日的,这把北极熊的生存状况和全球变暖的关联性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法案,要求将北极熊加入到濒危物种保护法案中,展望了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北极熊生存繁衍的威胁,再一次加固了那层关联性。
尽管北极熊的这种“标志性角色”已经越来越广为人知,但科学家们认为这会把北极熊的生存问题简单化,而且也并未说服那些不相信全球气候变暖的学者。
ToddAtwood是阿拉斯加科学中心的美国地理调查的生物学家,主要负责野生动物的观测研究,他说:“当你把对北极熊的宣传以一种市场营销的策略传播出去,让大众为之捐钱,那么这就微妙地改变了我们的初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