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ks_bjzkbdfyy/在小火花成长的80年代,“打骂教育”是管教孩子的常用法则,甚至被奉为“金科玉律”。
但现在不一样了,看今天#国际不打小孩子日#的微博热搜就会发现,大家都明白且认同打骂孩子不对,既不解决问题,又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可以用来佐证的相关科学研究太多了:
比如,杜兰大学年的观察研究表明,实验开始前一个月被打屁股超过2次的幼童,两年后发生攻击行为的风险增加了50%;
蒙纳士大学年的研究表明,体罚不仅会让孩子身体上会受到伤害,还会引起消极的情绪,如怨恨、混乱、屈辱,会造成恐惧和学习障碍。
但知道是一回事,做起来如何就不好说了。
身边到处可见“明知故犯式”家长:
前一秒还自己跟自己说“莫生气,一定要心平气和讲道理”,后一秒遇上娃不听话,情绪上头的他轻则“出口伤人”,重则直接动手发射物理伤害。
事后呢,又懊悔不已。
1、没有坏孩子,只有坏行为
要想避免“情绪上头”,控制住那不安分的手和口,首先我们要知道:
没有不良孩子,只有不良行为。
在这样一个设定下,家长才不会轻易因为孩子摔了碗、不睡觉就认为他“笨”“坏”,急着惩罚。只有父母真心理解、允许孩子犯错,正面管教就容易多了。
因此,接纳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自然的生命体,他的一切都是自然的,这是教育孩子的基础。
如果你总是把孩子想象成一个完美的个体,一旦出现问题,就把原因归结为孩子的不努力、不长心、不认真······那你终究会毁了你的孩子。——《爱的觉醒》
2、以身示范“矫正错误的三个R”
如果很不幸,父母没控住自己的手和口,事后自己在心里懊悔真的没用。父母可以如《正面管教》里提到的“矫正错误的三个R”那样做,不仅能弥补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同时也是以身作则,向孩子展示犯错后的正确做法。
1Recognize承认——
妈妈不该因你做错题就说你笨!
2Reconcile和好——
对不起,宝贝你能原谅我嘛。
3Resolve解决——
那我们一起想想怎么搞定这个问题吧。
父母自己千万不要有“向孩子道歉会没面子”的不成熟想法,试试看上面介绍的三个R,你会发现孩子真的会发自内心地原谅你。而且,当孩子自己犯错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用这个方法。
3、2个代替方法
简单明确的正确行为代替“不许xxx”
我们习惯对孩子脱口而出“不许”,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令行禁止的美好画面好像只存在于想象中。
这是为什么呢?感受一下哈佛大学韦格纳教授的这个实验就明白了:
闭上眼睛,你可以想任何事情,但是一定不要想白色的北极熊。
怎么样?是不是发现越说不要想北极熊反而一闭眼它就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同样的,越对孩子说“不许xxx”,反而越会提醒和强化那件事情,因为孩子大脑中的“抑制功能”发育还不完善。
试试看,把“不许xxx”换成直接说正确行为,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尝试自然后果代替惩罚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提到,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到惩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后果”。
孩子不吃饭,我们对他大吼大叫,打屁股,或者说不吃饭你就把今天的碗洗了,这是惩罚;
孩子不吃饭,那就饿着,这是自然后果。
就像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自我中心论”中所说的那样,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当他自己体验到不吃饭带来的自然后果——饿,下次就会自发的调整自己的行为。
当然了,采用自然后果这招时,父母需要提前衡量自然后果的危险程度或是否对他人造成伤害,比如不能以被热水烫伤为代价,让孩子体验爱玩饮水机开关的自然后果。
成长从来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父母也需不断升级自己的育儿知识。就像希拉里·克林顿曾对女儿说的: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