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贵商》杂志年06期总期
年悄然接近尾声,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着力落实政策、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力推动贵州苗绣、新能源汽车、天然饮用水等产业加速发展。
五方面大力推动苗绣产业
今年以来,贵州省认定苗绣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认定省级苗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支持苗绣、贵银、蜡染等民族手工艺培训项目38个,资金万元,支持苗绣等特色旅游商品项目4个,资金万元。
近年来,贵州省工信厅为推动全省苗绣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搭平台、抓产业、强培训”等措施推动苗绣产业加快发展。
“十三五”时期,贵州省工信厅通过采取举办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组织苗绣企业参加中小企业博览会,举办“创客中国”贵州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措施,发掘和培育了一批“双创”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推动苗绣企业走出乡村、走向市场。
在此期间,贵州省工信厅共安排资金万元,用于扶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发展、民族工艺品网点建设;实施贵州省“星光培训”工程,累计培训技能人才、手工艺者、产业工人达人次。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提升了民族手工艺人的技能和创作水平,孵化了一批民族手工艺企业,提高了民族手工艺从业人员素质,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民间手工艺特色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带动了就业,助推了脱贫。
接下来,贵州省工信厅将重点围绕以下五方面来大力推动苗绣产业加快发展。
一是加强企业培育。将符合条件的苗绣企业纳入贵州省“专精特新”库进行培育,鼓励支持苗绣市场主体开展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依托省工业和信息化专项发展资金、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省中小企业信贷通加大对苗绣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
二是支持苗绣企业集群发展。引导各地完善产业园区扶持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分散作坊、工作室积极入驻园区,依托龙头苗绣企业,带动苗绣等小作坊、小企业主体向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带动苗绣企业集群发展。
三是支持苗绣企业创业创新。对符合条件的苗绣企业纳入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创建范畴,推动构建苗绣+服饰、苗绣+银饰、苗绣+箱包等特色产品体系,积极引导企业推广手工和机械相结合。开展“揭榜挂帅”,积极研发满足苗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四是完善公共服务。通过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赋能苗绣传统民族手工艺企业。依托贵州省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加大对苗绣人才培训力度。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服务基地为苗绣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五是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组织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公司参加贵阳工博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展览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各类招商活动及展会,引导企业走出去。
以高质量服务加快企业发展
前不久,贵州宏财聚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贵州省工信厅的协调帮助下,获批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刺梨种植项目贷款1.88亿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宏财聚农公司是贵州宏财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作为全省农产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年加工产能达20万吨,共有9条生产线,已制定或参与制定刺梨栽培技术规程、刺梨鲜果、刺梨浓缩汁等15项产业团体标准以及饮料、果脯、口服液等5项企业标准,建立中国刺梨产业研究院,研发食品、保健、护肤等刺梨系列产品近50项。
“近年来,公司获得了刺梨专项资金补贴、多家金融机构贷款及工业基金支持。此外,在产品经销渠道、推广宣传平台、引导培育壮大品牌等方面,贵州省工信厅也为公司嫁接了许多资源。”贵州宏财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力告诉记者,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省工信厅提供的帮扶和支持可谓“真心实意”“真金白银”。
与此同时,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贵州省工信厅积极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成果,制定印发了《工业倍增行动年行动计划》《十大工业产业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研究制定了优质烟酒、新能源汽车等10个产业挖潜增效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从壮大产业规模、支持技改创新、开拓市场、品牌建设、管理提升、金融服务等方面,引导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发展。
基于市场化、产业链、创新型手段为主的相关扶持效应也在显现。落户遵义市红花岗区的贵州容百锂电材料有限公司,是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西南地区唯一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高镍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NCM系列产品,产品供应宁德时代用于生产高端乘用车动力电池。目前一期1.5万吨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今年前7月已实现产值14.1亿元。
“我们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用于项目建设,今年3月,贵州容百二期1.5万吨生产线建设项目签约。”遵义市红花岗区工信局园区投资和建设发展股负责人邓骁表示,二期项目已于今年6月17日动工,将建成产能10万吨锂电正极材料整体生产线。该公司作为遵义市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对红花岗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有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此外,贵州省工信厅围绕工业产业不断加强交流合作,先后牵头开展了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推荐活动、贵州·广东基础材料产业专题招商推介会、京津冀黔新一代信息技术交流对接会、奇瑞集团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洽谈等系列活动,分批分项组织各市(州)、产业专班到广东省开展专题招商……全力加快推进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
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省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必然选择,更是在新征程上奋力推动贵州工业大突破,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赋予的重大使命。为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近日,贵州省工信厅印发了《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十四五”时期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主要任务、保障措施,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
《规划》提出,到年,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总量要实现跨越式提升,形成以纯电动汽车为主体、氢燃料电池和智能网联汽车为支撑、多领域跨界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格局,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特色零部件配套基地。
《规划》强调,下一步,我省要以构建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主线,沿着整车制造牵引、核心部件支撑、科技创新赋能三条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现有整车产能布局、配套基础、区位和资源等综合比较优势,着力构建“一区三基地”发展新格局。重点打造贵阳贵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以整车制造为牵引,布局研发创新平台,提升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加速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此外,要依托遵义、安顺、铜仁现有产业基础,实施差异化发展,努力盘活存量资源,加速产能释放,壮大动力电池材料、零部件、充换电设备等配套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基地。支持其他各市(州)立足实际,积极发展动力电池、轻量化材料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要沿着一条主线三条重点路径,重点抓一企一策盘活整车存量产能、招大引强布局整车增量产能、发挥优势提升核心配套能力、软硬兼备做实创新平台支撑、充换并重加强基础设施保障、示范引领扩大消费应用规模六大任务,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实现产业发展大突破。
天然饮用水规模效益初显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贵州天然饮用水产量占全国包装饮用水总产量的7.8%,排名上升至全国第3位。“多彩贵州水”销售金额达到9亿元,带动全省天然饮用水实现产值超80亿元。
贵州天然饮用水资源量丰质优、点多集中,共有各类矿泉水点66个,其中52个达到饮用矿泉水标准。另外,在贵州自然出露的余个泉点中,近个高品质天然泉水待开发。
近年来,贵州将天然饮用水作为该省特色产业的“第六张名片”来打造,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品牌培育成效显著,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初步形成了以“多彩贵州水”公共品牌为引领、本土品牌协同发展、外省知名品牌强势支撑的新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11月13日召开的贵州天然饮用水行业协会换届大会亮出了“贵州水”的五年成绩。贵州省天然饮用水行业协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13日选举产生34人组成的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了贵州省天然饮用水行业协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会。贵州北极熊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雷当选为会长,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主任郑松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年,全省天然饮用水产量.5万吨,位居全国第7位。年,产量提升至.6万吨,占全国包装饮用水总产量的7.8%,排名上升至全国第3位,年均增长率达到17%。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增长至52.9亿元,较年增长50.7%,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在品牌培育方面,五年来,贵州天然饮用水产业“小散弱”,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局面持续改善。目前我省初步形成了以“多彩贵州水”公共品牌为引领,“北极熊”“贵州泉”“飞龙雨”“苗西南”等本土品牌协同发展,“农夫山泉”“娃哈哈”等知名品牌强势支撑的新发展格局,企业产品逐步向优质化、多元化、功能化发展。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天然饮用水产业累积投入技改资金超过50亿元,新建80条生产线,农夫山泉公司年产60万吨生产线、屈臣氏18万吨矿泉水项目、北极熊公司新建30万吨矿泉水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多条生产线及工艺设备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一企多点、一品多点”的格局逐步形成。
贵州省天然饮用水行业协会会长杨雷在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总结报告中表示,协会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工信厅各项决策部署,始终牢记办会宗旨和职责使命,紧密团结会员单位和行业企业,围绕做好“贵州人爱贵州水”“到贵州喝贵州水”“贵州水泡天下茶”“贵州好水出深山”四篇水文章,增强了协会凝聚力和号召力,有效提升了贵州天然饮用水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协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轮值会长赵星权表示,天然饮用水产业作为贵州省打造的重点产业之一,虽然近年来发展卓有成效,但面对外部市场,贵水出山的竞争优势并不突出。因此,只有大家凝心聚力、抱团取暖,才能让贵州好水走得更远。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汪家强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坚定不移培育打造“多彩贵州水”公共品牌是引领我省天然饮用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省水产业企业要在构建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品牌运行机制、完善管理体制严格品质管控、优化消费结构和产品结构、创新市场渠道和营销宣传、挖掘品牌内涵推动融合发展、坚守生态底线筑牢绿色屏障等六个方面下功夫,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矢志不移,久久为功推动公共品牌建设,打造“多彩贵州水2.0”版,引领贵州天然饮用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希望协会和天然饮用水企业,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凝聚各方智慧,推动贵州天然饮用水产业实现新突破、构建新格局,让贵州好水走出深山、走向全国、风行天下。”汪家强表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继续深入实施生态特色食品高成长企业培育行动,对符合条件的天然饮用水企业从要素保障、渠道对接、品质管控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引领性企业和品牌;利用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中小企业信贷通、工业投资公司、工业融资担保公司、财政专项资金为主体的工业企业“融资组合拳”,有效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协会建设,支持饮用水企业发展壮大。
招商考察深化服务合作
日前,贵州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巍率队到中国有色集团、中国化学工程集团、能科科技股份、贵凤凰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开展招商考察,对接洽谈项目,共商深化合作、共促转型发展。
在中国有色集团,李巍详细了解企业发展、生产规模、发展方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情况,精准对接双方需求,就合作领域、合作项目等进行深入交流。双方一致认为,中国有色集团和贵州省属国有企业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合作前景广阔,希望双方加强沟通交流,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务实合作。
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李巍对中国化学集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对中国化学集团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表示,中国化学集团近年来在改革发展、技术创新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在固废处理、土壤修复、高端化学品研发等领域拥有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的水平。希望双方继续加强沟通交流,在落实“双碳”目标、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实现共建共享、互惠共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表示,中国在贵凤凰(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李巍在听取企业生产、加工、集散、销售等情况介绍后,对企业推动贵州特色产品“黔货出山”、布局全国市场以及资本融资、产业园落地等有关情况给予肯定。他指出,贵凤凰走贵州米粉产业化道路,走深加工路线,积极推动农特产品出山出海,深耕全国市场,建立健全销售网络,打造新时代贵州特色产品的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希望贵凤凰建立健全销售网络体系,扩大销售品类,打通一条餐饮、产业、文旅为一体的产业链,推动更多特色产品出山出海,助推全省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
在能科股份有限公司,李巍详细了解企业发展情况、技术优势、规划布局等情况。他表示,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贵州是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明显,“十四五”期间,贵州将着力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牵引的富有贵州特色、契合时代特征、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希望企业加快推进贵州能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打造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板”,助力贵州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而后,李巍接连率队赴安徽省开展招商考察。
在安徽海螺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李巍详细了解企业发展历程、生产规模、发展方向和规划布局等方面情况,精准对接双方需求,就合作领域、合作项目等进行深入交流。双方商定,由双方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合作方案,细化合作事项,加快推进有关工作落地落实。
在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李巍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就有关合作事项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在乘用车、矿用车、新能源电池、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研究院区域基地总部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助力贵州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声谷”、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晶和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李巍介绍了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路径方向、优惠政策等,真诚邀请企业及企业家到贵州投资考察。他表示,贵州将按照“贵人服务”标准和要求,靠前推动、一线落实,“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做好全周期服务。
来源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天眼新闻澎湃新闻
整理罗丹
编辑刘振梁
编审胡燕妮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