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zkyy.com/在安徽省怀远县,有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年的时候,老人被查出得了脑萎缩。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的行动渐渐变得迟缓,记忆力也逐渐衰退,有时候甚至连最亲的儿女都记不住。
但他的儿女们也注意到,老人在发呆的时候,嘴里经常会嘟囔着一串奇怪的数字:27、81、……
最初的时候,儿女们以为是老人年纪大了,加上又得了脑萎缩,因此没有在意。
直到年,安徽省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儿女们知道父亲早年间当过兵,加上父亲又经常说起一串奇怪的数字,于是便想乘此机会查一查父亲的“真实身份”。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他们的父亲竟然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曾先后荣立两次一等功、两次三等功……
那么,这位老人究竟是谁呢?那一串“奇怪”的数字,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一
老人名叫‘宋良友’,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由于家中姊妹众多,宋良友自幼生活过得非常艰难,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受尽了苦头。
抗日战争爆发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宋良友曾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家乡被摧毁、亲人被杀害,小小年纪的他就想参加八路军,上阵杀敌。
为了实现自己参军报国的理想,他特地跑到八路军的队伍里请求上前线打鬼子,但部队领导看他年纪太小,直接拒绝了。
但尽管如此,宋良友想要参军报效国家的念头,并没有就此熄灭。
相反,这一次的失败,更加坚定了他参军的决心。
很快,他的愿望就实现了!
年5月,弱冠之年的宋良友终于如愿以偿,参加了解放军,被编入第二十七军第八十一师团3营12连当战士。
众所周知,第二十七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军长聂凤智,政委刘浩天。该军隶属于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下辖79、80、81三个师。
宋良友参军后,便跟随部队转战全国各地,战上海、打土匪,立下了赫赫战功,很快就被升任为班长。
新中国成立后,宋良友和战友们原以为战争终于结束,可以安下心来建设新中国了。
结果,朝鲜战争爆发了!
二
年10月,美军占领北朝鲜首都平壤,与此同时,美军多次派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朝鲜战争的战火,已经烧到了中国边境。
为了保卫祖国边境的安全,为了让朝鲜人民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中国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决策,迅速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同年10月19日,几十万的志愿军部队,在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同年11月初,宋良友所在的第九兵团奉命赴朝,参加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
在第一次战役中,我志愿军部队实施大胆的战役迂回,配合正面主力坚决勇猛地进攻,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赢得了进入朝鲜战场后的首个胜利。
此役,我军以伤亡一万余人的代价,歼敌1.55万人,将敌人从鸭绿江边赶至清川江以南,一举粉碎了敌人妄图于“感恩节”前吞并朝鲜、结束战争的迷梦。
不过,第一次战役完全是在敌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敌有生力量尚未受损。
所以,当敌人反应过来后,一定会集中兵力对我军发起攻击!
当然了,这一切都在司令员彭德怀的掌控之中。
就在志愿军势如破竹、乘胜追击之时,彭总突然下令:“各部队停止追击!”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彭总解释道:
“麦克阿瑟错误地估计了我军的出国兵力,认为我军部队人数不多,只不过是一支象征性的部队。求胜心切的他一定会卷土重来,所以我决定采取诱敌深入,适时地放弃阵地,诱敌进入预定战场,然后再合围歼灭。”
为了更好地实现此战略目标,彭总还特地请示中央,要求调宋时轮的第九兵团入朝,配合东线战场作战。
三
年10月29日,朱老总在给第九兵团团以上干部做完战斗动员后,大军当即就开往安东,准备入朝。
在此之前,第九兵团都是在温暖的南方作战,战士们身上穿的大都是薄棉衣,根本来不及配发冬装。
要知道,当时的朝鲜北部,可是50年不遇严寒天气,气温零下几十度,战士们身着单衣入朝作战,其艰苦程度不言而喻。
但军令如山,宋时轮顾不上这些了!
11月1日,宋良友所在的第二十七军作为先头部队,率先入朝。
宋良友回忆:当时,由于战况紧急,师长兼政委孙瑞夫(开国少将)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后,部队就火速开进了。
事实确实如此!
当时二十七军的先头部队还在火车上,11月2日,中央军委又电令二十七军的两个师在抵达安东后,不做停留,立即入朝。
但由于当时部队都在火车上,电台根本无法联络,电令无法下发到部队,所以宋时轮只好请东北军区派人在火车站拦截列车,传达军委的电令。
一再变化的命令不仅让第九兵团各级指战员百思不得其解,就连司令员宋时轮也是如此。
直到11月4日,兵团司令部登上列车,宋时轮还不清楚第九兵团入朝后是在西线作战,还是在东线作战。
抵达沈阳后,宋时轮得知志司已经命令二十七军返回安东,转道东线入朝,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11月5日,上级的电令明确了第九兵团的军事目标:负责朝鲜东线作战。
在东线,美军第十军指挥陆战第一师、步兵第七师、第三师,以及南朝鲜第一军团约10万人,沿咸兴、长津公路向北进犯,企图迂回江界,威胁我军西线主力侧翼,以配合西线敌主要进攻集团。
此外,“江界”还是朝鲜临时政府所在地,是其无路可退时建立的最后一个政府所在地,后面就是鸭绿江。如果江界失守,金日成就只能去打游击了!
所以宋时轮的第九兵团能不能守住东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朝鲜战争的进程。
兹事体大,宋时轮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行!
然而,现实情况却给了他狠狠一击!
第九兵团入朝所需要的冬装和物资,原本已经集中到预定地区沈阳、梅河口一带,但由于临时改变作战计划,导致部队只穿着薄冬装,就仓促赶赴朝鲜战场。
刚一进入朝鲜境内,宋良友就感觉到了一阵阵寒意袭来。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点寒冷对于朝鲜北部地区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此时的朝鲜北部,已经是战火冲天。
美军飞机四处狂轰滥炸,遍地都是残骸和弹坑。
在美军炮火的洗劫下,这里已经没有一座完整的村庄,更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随处可见逃难的人群……
宋良友被眼前的这些景象给震惊了,他虽然是一个参加过战争的老兵,但这样的景象却还是第一次见到。
看到美帝国主义在朝鲜实施的各种暴行,以及那些受苦受难的朝鲜人民,宋良友在心中暗暗立誓:“不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护卫我们的国界线安全,绝不回国!”
但天气还是太冷了!
四
仓促入朝的第九兵团,每个班十多个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到了晚上,战士们只好将棉被摊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一起互相取暖。
然而,对于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极寒天气来说,不要说御寒,不被冻僵就已经是万幸了!
每到早上点名时,队伍就又会短上一大截。
最要命的是,由于天气太过寒冷,部队的后勤补给完全跟不上。当时整个东线只有一条山间公路可以勉强行车。
但自持“空中优势”的美军根本不给我军运输补给的机会,一旦发现就开始狂轰滥炸!
二十七军四十多辆满载物资的卡车,在被美军发现后,立即投掷凝固汽油弹,一下子就烧了个精光。
面对如此严寒天气,猛吃高热量食物都难以抵挡,更别说我志愿军部队连基本的土豆、炒面都供应不上。
武器装备也很惨!东线属于高寒山区,在这里作战,每一颗子弹、每一份口粮都得靠人肩扛背驮运上去。
当时,每个士兵只携带了几十发子弹,大口径火炮由于地势险峻根本运不上去,只能携带中小口径的迫击炮,但炮弹又少得可怜,很多时候,手榴弹居然都成了“重武器”……
然而,尽管作战条件十分艰苦,但宋良友和战友们却毫无怨言,誓要与美帝国主义战斗到底。
五
战斗如期打响!
九兵团第二十七军的作战任务是,首先歼灭柳潭里、新兴里之敌,而后协同第二十军歼灭下碣隅里之敌。
与此同时,另以一部分兵力于系于水里、小汉岱地区向赴战岭方向警戒,保障右翼的安全。
11月27日,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七军约8万人,按照预定部署开始对北犯之敌发起进攻。
这一天,长津湖地区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气温骤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
严寒的天气给部队作战和后勤补给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也很好地掩护了我军的行踪,使得我军各部得以顺利潜进到敌人的阵地前沿隐蔽,为突击做好准备。
战斗打响后,已经在冰雪里隐蔽潜伏了6天后,又冻又饿的志愿军战士向敌人发起了猛攻。
当冲锋号吹响时,已经被冻得神志不清的宋良友赶紧从雪地里爬起来,如下山猛虎一般,向公路上的美军猛冲过去。
然而,他身边的一些战友却永远地趴在了雪地中,再也没有爬起来,更多的战士则是拖着被冻坏的身子奋力向前冲锋。
志愿军部队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的一样,敌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夜之间,美军步兵第七师和陆战一师被分割为五截。
分割包围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消灭被围之敌却艰难无比!
武装到牙齿的陆战一师、步兵第七师同样是久经沙场的王牌劲旅,虽然面对数万志愿军的包围,但其应变神速,立刻用多辆坦克在三处主要被围地域组成环形防线,集中火力扫射如潮水般扑来的志愿军部队。
但我军每个团只有八九门老式火箭筒,反坦克武器一样也没有,一时很难冲破坦克防御圈。
此外,用于火力突击的大口径火炮一门也没有,只有用中小口径的迫击炮掩护步兵冲锋。
然而,由于天气太过寒冷,迫击炮的炮管竟也受不了收缩了,炮弹根本放不进去。
战士们急了,赶紧用火烤、用热水淋,好不容易能塞进炮弹了,结果打出去又没有炸。
据后来统计,由于天气原因,打出去的炮弹中有超过三分之二不能爆炸。
炮兵们看着这些哑弹,不禁急得哭了起来,要知道,这些炮弹可是战士们用命背上来的呀。在大军冲锋时,多打响一枚炮弹,就能少牺牲一些战士。
除了炮弹不能正常爆炸之外,机枪也必须时常拨动撞针才能保证随时打响。
火力不足,加上严重冻伤,九兵团的战士只能用步枪、冲锋枪、手榴弹去冲击敌人的钢铁堡垒。战斗很快陷入了胶着!
28日当天,美军凭借着强大的地空火力掩护,向我军发起了猛烈反扑,试图打通被截断的各部阵地。
战斗越打越激烈!
身高一米七三的宋良友,被临时选拔为轻机枪手。
战斗中,他端着机枪冲在最前面,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
然而,由于弹药补给跟不上,他们的每一次冲锋都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
一番激战下来,宋良友所在的第八十一师伤亡惨重,几个团已经打得只剩下了几十个人,团长充当连长,继续带队冲锋。
他亲眼目睹一位战友被敌人的凝固汽油弹炸成了一个火球,在地上痛苦地翻滚,却始终无法熄灭身上的火,最后光荣牺牲。
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宋良友总是满含泪水、摇头叹息道:
“太难了,真的是太难了……我眼睁睁看着他蜷缩着被烧成焦炭,却无法帮上忙……我一辈子都无法忘掉这个场景啊!”
然而,无论战场怎样残酷,无论条件怎样艰苦,都不能使我们的战士屈服,他们凭借着钢铁一般的意志,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始终将敌人死死围住。
敌人抵挡不住我军的强大攻势,开始向南撤退了!
六
11月30日,第二十七军集中第八十师和第八十一师一个团,以及全军炮兵,围歼盘踞在新兴里的美军第七师第三十一团。
这是美军的一个加强团,在一战中,第三十一团因成功攻入俄国西伯利亚,战功显赫,被威尔逊总统授予“北极熊团”称号,并由总统亲自授予“北极熊旗”。
该团装备精良,除了基本的步枪和轻重机枪外,还配备了大量的60、90火箭筒、57反坦克炮、60迫击炮和坦克22辆。说其武装到了牙齿,一点也不夸张!
此外,在二战期间,该团还参加过太平洋战场上的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岛等战役,是美国陆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之一。
但为了此战的胜利,我军也准备得比较充分。
从人数上来说,我军是敌军的四倍,从火力上来说,虽然我军没有飞机、坦克,但总体火力还是要略优于敌军。
这里所说的‘新兴里’,是位于长津湖东侧的一座村庄,与西侧的柳潭里遥相对应。
其村子地势南高北低,东西狭长,村北地势平坦且有窄轨铁路和公路,村西滨湖,地形狭长,不便于大部队展开。
此外,村南主峰、高地、高地三座山峰呈三足鼎立之势,鸟瞰通往后铺和下碣隅里的公路,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对于被围的美军来说,新兴里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防御支撑点,能否守住,将关乎到整个战局的发展。
当天夜里,我军正式向新兴里之敌发起总攻!
二三八团、二三九团、二四零团、二四一团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向敌军阵地发起猛攻。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初次与美军交手的二四一团不知道美军火力之猛,二营和宋良友所在的三营,在公路沟附近以密集队形冲锋,结果遭到了美军的猛烈火力阻拦,损失惨重。
一番激战下来,个别连队几乎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但二十七军首长已经下决心:白天也要打,不消灭“北极熊团”,誓不罢休!
在我军的猛烈攻击下,美军第三十一团伤亡惨重,加上又没有外援,只能被迫向南突围。
这样一来,宋良友所在三营12连坚守的高地,就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重点。
七
战斗中,敌人发动了疯狂的进攻,天上有飞机轰炸,地上有坦克掩护,步兵轮番冲锋……
宋良友所在阵地,被敌人猛烈的炮火炸得火光冲天、焦土横飞、硝烟弥漫。
整个阵地像是被犁了一遍一样,惨不忍睹。
然而尽管如此,宋良友和战友们誓死不后退一步,坚决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据宋良友后来回忆说:“这场战斗打了三天三夜,打退敌人数十次冲锋,最后我们仍牢牢守住了阵地。”
但战斗还是太残酷了,打到最后,连长和指导员都牺牲了,全连只剩下了几个人。
当宋良友正准备带领战士们一起向敌人发起最后冲锋时,一颗炮弹在距离他不远处爆炸,巨大的气浪将他掀飞起来,落到了悬崖边的一棵树上。
他的腹部被弹片划出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肠子顿时涌出半截,当场就昏死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宋良友被激烈的枪炮声吵醒。
醒来后,他忍着剧痛,将肠子塞了回去,然后用腰带系起伤口,攀着悬崖上的藤蔓,一步步爬回了部队。
此时,战斗还在继续,首长见宋良友身负重伤,当即医院治疗。
宋良友的肚子被缝了十多针,昏迷了三天后才醒来。从此,他的肚子上便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
新兴里战斗结束后,由于宋良友的英勇表现,被志愿军总部授予“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荣立一等功。
据统计:此役,我军共毙伤美军三十一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以下余人,俘虏人、击毁坦克7辆、汽车辆、缴获各种火炮余门,各种枪数千支(挺)。
不过可惜的是,缴获的武器装备大都被美军空袭给摧毁了!
第二次战役,我军在西线和东线皆取得了重大胜利,总计歼敌3.6万余人,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一举击退了四百公里,将其从鸭绿江畔赶至三八线以南,迫使敌人从进攻转入防御,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局。
但此战中,第九兵团也元气大伤,已经无力再继续战斗,开始转入长时间的休整。
直到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打响后,第九兵团才以完整建制,重新回到前线。
重回战场的宋良友也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
八
年4月下旬,为了争取战场主动权,志愿军决定发起第五次战役。
此次战役从4月22日开始,至6月10日结束,总历时50天,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我军的参战部队达15个军。
除了原来的第九兵团和第三十九、第四十军,朝鲜人民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军团外,还投入了刚入朝的两个兵团六个军。
其中,宋良友所在的第二十七军奉命在朝鲜中部战线,与兄弟部队一起同时展开对李美军的进攻。
当时,二十七师面对的敌人,是美军第二十四师,宋良友所在的八十一师和八十师作为全军第一梯队,率先向敌发起进攻。
结果战斗中,八十一师被截断了退路,只能艰难地进行突围。
这场突围有多艰难?
据宋良友回忆:“当时四周都是美军,他们火力猛,有坦克、有汽车,机动性强,行军速度很快……”
但这还不是最难的,白天美军飞机轰炸猛烈,根本走不了,而他们携带的都是一些老旧的地图,坐标不准,晚上突围又容易迷路。再加上部队本身就缺粮少弹,处境一度非常艰难。
没办法,各部只能相互交替掩护突围。
最后,经过一番艰苦奋战,终于突出了重围。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中,我军总计歼敌2.3万余人,向南推进50余公里,造成东线之敌侧翼暴露,迫使敌军主力退至春川、汉城一带组织防御。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并没有实现消灭敌军主力的作战目标,于是志司决定发起第二阶段进攻,重点打击南朝鲜军。
在此期间,宋良友所在第八十一师奉命执行穿插作战任务,一夜之间向敌纵深猛插60公里,切断了敌人的退路,打击南逃之敌。
战至21日,第二阶段进攻作战结束,我军共击溃南朝鲜军四个师,歼敌1.7万余人,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但自身的损耗也达到了极点。
第二阶段作战结束后,粮弹基本已经用完,继续进攻已经不太可能,只能停止进攻,实施战略转移。
此时,“联合国军”趁机全线反扑。
26日当天,敌人倾尽全力向宋良友所在的二四一团发起进攻。
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在联合国军的强烈炮火打击下,二四一团损失惨重,很快就被打散了。
在完成最后一次阻击任务时,宋良友突然碰到了时任二四一团团长的隋克荣。
宋良友见到他时,他已是满身战伤,身边仅有一个警卫员。
隋克荣很清楚,单凭他们这点兵力,想要继续战斗下去已经基本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突围出去。
他对宋良友说:“我们两个从南边走,你带着剩下三人从北面走,马上突围出去。”
隋团长话音刚落,宋良友便立即带领战友迅速向外突围。
当时,突围的道路都被敌人给封死了,直接冲过去的话无疑是死路一条。
身为班长的宋良友带着战士们,攀悬崖峭壁,蹚过河流,费尽周折,终于突出重围与主力部队会合。
此战中,由于宋良友作战勇敢,再次荣立一等功!
第五次战役,我军总计歼敌8.2万余人,消耗与缴获了敌人大量的物资装备。
九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宋良友跟随大部队凯旋回国。
年,宋良友脱下了戎装,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回到家乡后,宋良友便把他的那些军功章、立功证书等,全部压在了箱底,这些荣誉从此与他“再无关系”。
复原回乡后的宋良友,当起了一名普通的挖煤工人,而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几十年来,宋良友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居功自傲,也从不给组织添麻烦。
事实上,按照他立下的战功,想要在当地找个清闲的差事实在是太容易了。
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并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有一次,宋良友的大女儿到了参加工作的年纪,于是就拜托父亲找关系,给她在矿上安排一份轻松的工作。
结果,宋良友知道后,只说了一句话:“别给国家添麻烦!”
年7月,宋良友从岗位上退休了!
在战场那些年,宋良友的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20几处伤疤,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
年,医院检查身体,结果查出了小脑萎缩。
第二年,宋良友又突发了脑血栓,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宋良友生活已经无法自理了。
随着病情的加重,宋良友的记忆力开始大大衰退,很多人和事已经记不清了,只是嘴里经常会嘟囔着一串数字:27、81、……
子女们不明白父亲说的这些数字究竟是什么意思,还以为是老人年纪大了,因此也没有重视。
直到年安徽省进行退伍老兵普查,子女才决定将父亲的信息报上去,顺便查一查父亲的身份。
子女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功勋卓著,是一位大功臣……
子女们这才明白,原来父亲口中经常嘟囔着的数字,就是他参军时所在部队的番号。
年12月,宋良友老英雄入选11月份“中国好人榜”。
看,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英雄!
战斗中,他们英勇无畏,令敌人闻风丧胆;工作中,他们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生活中,他们谦虚谨慎,默默地为人民服务;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一起为宋良友老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