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燕赵晚报」
电影《长津湖》持续热映,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敌人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下殊死战斗,感动了无数国人。10月21日上午,时任第9兵团27军80师团2营6连排长,如今已92岁高龄的董兆明在位于石家庄市裕华区的家中,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仍激动不已。“一口雪、一口炒面……好多战友倒下了……我们打赢了……”董兆明一边讲述一边流泪。
■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老兵董兆明,如今已92岁高龄。
昼伏夜行完成分割围歼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稍事调整后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为遏制其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奉命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
年11月初,第9兵团入朝后,决定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董兆明和战友们接到命令后立即翻山越岭,隐蔽接敌。衣着单薄的他们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在一路的急行军过程中,战士们“抓把雪”解渴、“吃口炒面”临时充饥,脚冻得生疼。大家硬是凭着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并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成功将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截为5段,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
进攻新兴里多次打退顽敌
年11月28日晚,第9兵团27军80师奉命第二次进攻新兴里、内洞峙之敌。
当天,在5分钟炮火急袭后,18时30分许,董兆明所在的团主力由新兴里东南方向开始了进攻。当时,董兆明除了指挥担架排及时收集并运送伤员外,还要和战友们层层推进并逐步突破敌人防御前沿。然而,因天寒地冻无法及时构筑工事,加之敌人火力密集,志愿军伤亡严重。即便如此,英勇的志愿军仍凭着钢铁般的意志攻占了多处房屋和工事。
“当时,好多战友倒下了……”董兆明说,他们已顾不上悲伤,满脑子想的就是继续前进来攻占工事,以便为后面的战友扫开一条路。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新兴里守敌兵力正在急剧增加。与此同时,他们也接到了“先控制已得阵地,11月29日拂晓暂撤出战斗”的命令。然而,敌人仍企图固守待援,于是白天在大量飞机大炮和坦克配合下进行反扑,企图夺回夜间丢失的部分阵地。董兆明和战友们则在夜间进攻,白天固守,在严寒、饥饿、疲劳及武器装备落后的不利条件下,他们坚守着阵地,多次打退了敌人的反扑。
■董兆明获得了两枚抗美援朝军功章
人在阵地在全歼美军残敌
“那会儿,大家都不怕死,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人在阵地在。我们可是王牌军,要打出气势和威望,令敌人胆寒。”董兆明说,战斗异常激烈,反复争夺阵地已成常态。全师因战斗伤亡及冻伤、冻亡减员也比较严重。后来,经过合编整顿,补充弹药后,他们仍以旺盛斗志积极准备着歼灭新兴里之敌。
经过连续战斗,志愿军从俘虏口中得知,原驻新兴里、内洞峙地区的美军陆战第1师已在前几日调走,现驻敌军为一个加强步兵团即五个营兵力组成的特遣队。于是,27军迅速调整部署,立即做出相关战斗准备。
11月30日夜,天降大雪,虽然气温降到了零下30多摄氏度,依然挡不住志愿军的脚步。当日23时许,27军集结80师及81师五个团兵力对新兴里之敌发动四面猛攻。志愿军冒着敌人火力封锁奋勇突击,长津湖东岸顿时被一片片炮火和滚滚硝烟笼罩。激战至12月1日拂晓时,志愿军突破了敌人前沿阵地并与敌人展开逐壕逐屋的反复争夺。
12月1日11时许,敌军伤亡惨重,他们待援无望后,在40余架飞机和十余辆坦克的掩护下,沿着公路向南突围。董兆明和战友们接到命令后开始了围追堵截,“冰天雪地,又冷又饿,但是大家士气高涨,一路追击。”直至12月2日,志愿军将残敌彻底歼灭。至此,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于年至年在苏联西伯利亚作战中被授予“北极熊团”称号的美军第7步兵师第31团以及第32团1营等五个营兵力全部被歼灭,第31团上校团长麦克莱恩也被击毙。
■董兆明荣获的军功章及纪念章。
经常吃雪牙齿30多岁就掉光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已92岁高龄的董兆明在家人的搀扶下走到客厅,向记者展示珍藏在玻璃柜子里的军功章及纪念章。
“相比牺牲的战友们,这些军功章真不算啥!”董兆明说,每当他看到这些军功章及纪念章时,就会想起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幕幕,尤其是在长津湖战役中,那些舍生忘死的战斗场景。“好多战友没能回来,我算是幸运的了,还能活到现在,见证我们国家的强大。”
“父亲经常教育我们,要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尽自己所能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然而,关于抗美援朝的战斗故事,他却不愿向我们多加提及。他说多了,会因思念战友而流下眼泪。”64岁的董先生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父亲荣立过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多次。
董先生还告诉记者一个细节,由于当年在高寒天气下作战,又经常吃雪和冰冻食物,父亲的牙齿30多岁就掉光了,后来安了满口的假牙。然而,在父亲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父亲很少讲述荣誉背后的故事,哪怕父亲从团政委的位置上转业到地方担任要职,也从未向同事们及朋友们提及这些荣誉。
“保家卫国参加战斗是当兵的天职。我牺牲的战友才是最大的功臣,这些荣誉真不值一提。”听到儿子的介绍,董兆明如是说。
“努力工作,多做对国家、对社会有利的事情,是父亲经常提及的,我和哥哥也是这么做的。”52岁的董女士说,她和哥哥均已退休,在家照顾父亲,前几天抽时间看了电影《长津湖》,当时看得是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了父亲拿着枪冲锋的身影。
文/图燕赵晚报首席记者刘琛敏
编辑王小虎责编老克
石家庄日报全媒体新闻热线
————
倾听大众声音 发布权威信息
架起媒体与用户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