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津湖史上最贵电影票房40亿才能保 [复制链接]

1#

(胡*扮演的雷公)

《 》总投资13亿。

出品方包含博纳、八一厂、华影、中影、上影、阿里,以及*的登峰国际。

业内几大电影巨头,群策合力的大项目。

《 》上映4天,单日票房连续逆跌:首日2亿,次日4.1亿,第三日4.3亿,第四日4.7亿,截至我写这篇文章,目前票房破50亿。

这部投资为历史最高的战争片巨制,据说拍摄了分钟(10个小时)的素材,精简成分钟(6个小时),但这个时长是完全不适合一部商业影片的上映,光是争取竞争排片,就绝无可能,能让所有的院线经理都直接抓狂。

但是如果当真进一步忍痛割爱,再精简为3小时以内,确实又太过可惜。因此,分为上、下两部,分批上映,也是当前市场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

用更直白的话说,就是剧组原班人马一次套拍了两部大片,目前上映的《 》,以及作为下部续集的《 2: 》,类似于漫威电影《复联三》/《复联四》的操作。

《 2: 》的存在,已经被出品方半官宣,不出意外,接着就要在4个月后的春节档上映,又是一部50亿票房种子。

13亿的投资,上下两部亿总票房的预期,难道还不算大赚么?

影片上映后,在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无数影迷纷纷交口称赞,也在网络各个平台,看到了一些杂音,对影片的立意、剧情、细节,提出了各种指摘。

*率领的主角连队,各种以一当十,险死还生,杀敌累累的表现,看似神奇,一个个犹如“超级兵王”,让某些人连呼“太假”,「从*一个战狼,变成一群战狼」云云。

历史上的新兴里战斗,我*第团4连,奉命穿插作战,以伤54名、亡13名的代价,毙伤美*余人,俘虏9人,歼灭美*北极熊团团部,缴获电台3部,榴弹炮12门,美*团旗1面。

如果这样的战损比,不是明明白白记载在战史上,是否也会让一些人连呼“太假”?

整个 战争中,我*涌现出了无数个毙伤敌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彪炳战绩记录,确实就是令人难以置信但却又确凿无疑的神话:

1、松骨峰战斗,38*师团1营3连,阻击敌*几个师十几个小时;

2、张桃芳,狙击之神,颗子弹击毙个敌人;

3、卜广德,第五次战役,指挥一个排,不到一个小时0伤亡,拿下敌*五个高地,歼灭敌人一个加强排;

4、于田喜,鸡鸣山战役,指挥新兵连一夜穿插攻下11个阵地,打到最后只剩七个人,歼灭了个敌人;

5、蔡兴海,上甘岭战斗中,带领8连4班坚守高地一天,杀敌余人,全班仅仅3人轻伤

6、刘光子,第五次战役中,一人俘虏英*王牌部队格罗斯特营63人……

比起好莱坞电影里虚构的“美国队长”之流,这些让美国*子终身胆寒心悸的中国*人,才是真正的超级战争英雄!是他们打出了的赫赫声名,成就了中国陆*举世无双的人间神话。

某些自称是“*事迷”者,非要用绝对真实纪录片的标准,来质疑一部商业电影的种种艺术加工,借着各种细节来做种种吹毛求疵,甚至做“痛心疾首”状大批特批。

他们本身就并非是因为对当年的 战士有何等深厚的感情,而仅仅就是为了彰显自己如何“高明”,了解多少不为多数人知的“冷门细节”罢了。指斥“贩卖爱国情怀”,成了他们百试不爽的借口。

其实,说白了,就是这些人患有“爱国尴尬症”,借着批斗一部影片,来或隐晦或明确表达自己对祖国的厌恶。

大V/UP主,专业影评人们,奉若神明的各类好莱坞影片,从《拯救大兵瑞恩》到《血战钢锯岭》到《敦刻尔克》,明明充满了对真实历史事件的美化虚构、夸大甚至扭曲,依旧是他们口中的影史神作,甚至还大吹特吹其所谓“反战”内涵……

一个至今仍在全世界各地挑起战火,贩卖*火,杀人无数,让无数平民流离失所的国家,出品的电影如何「反战」,本就是极度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