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是《童行本书单亲子伴读课》的系列篇,这门课程由郝景芳领衔,与童行教研团队遍历市面近万本儿童绘本,联络各领域专家学者,精选本好书作为3-6岁孩子在家启蒙的绘本教材。
童行书单是打开全景视野的通识启蒙书单,从孩子的自我出发,逐渐打开视野,进入全景世界,带他们遍历地球各国和宇宙时空,最终给他们留下对未来的问题。
我们期望给父母最实用的工具,能够简单快速用起来,将最好的理念落地,实实在在给孩子优质的启蒙,也更希望能带给父母信心和力量:原来我也可以给孩子讲这么包罗万象的知识,原来我的孩子头脑中也有这么丰富聪明的想法。
周日
艺术??
全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
看《冰雪奇缘》之前,我是对这个电影有怀疑的。当时听其他父母讲,他们家已经反复看这个片子,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以至于每个镜头都知道是什么情节,还说所有小孩都喜欢,一到迪斯尼冰上演出,全场大合唱主题曲,热泪盈眶。
赞美得这么高,我反而有怀疑。是不是吹得太过了?不就是一个公主动画片吗。
但是当我真的慕名去看了这个片子,我知道我也被它击中了。它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爱情与幸福的公主故事,而是有关于痛苦、偏见、孤独、逃避、亲情、信念、自我、勇气、爱与回归。
影片的最后一刻,当艾莎抱住安娜,泪水融化了坚冰,让所有观众意外地发现,片子里反复强调的真爱,原来不是王子公主,而是存在于艾莎和安娜之间。
它是经典,因为它画出了每个人心里和生命里存在的冰雪城堡。
▲截图来自于《冰雪奇缘》
我们都有自己的手套,遮住自己最惧怕别人知道的部分。有的缺陷是那么轰动,以至于我们担心别人把我们看成怪物——就像那个颠覆版的三岁哪吒。而有的缺陷是那么小脆弱,并不显著,但随时可能成为让人尴尬的笑柄。还有的缺陷明明是优点,就像冰雪魔法一样,但却被周围环境所不容。而终极缺陷就是自己也不了解、无法掌控的自我——内心的小孩,像一只桀骜不驯的小动物一样,它时常带着破坏性窜出来,把事情搞砸,让其他人讨厌自己,不能优雅,却又像受伤的小动物一样需要舔舐伤口。
当艾莎潇洒地跑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卸下全部防御,让飞雪漫天降落,建起冰雪城堡,有多少人欢欣至落泪——我也是这样呀,逃离人群,终于可以在我自己的城堡里做自己了,这多么畅快!
可是,可是,故事并没有停留在这里。冰雪城堡并不是终点。逃离在冰雪城堡里一辈子,实际上仍然没能真正做自己。恐惧仍然在远方萦绕,也就在心底萦绕。总有自己不愿面对的自我和人群,也就永远不能融化坚冰。
直到这个时候,才懂得安娜的意义。
安娜并不是艾莎的陪衬,不是故事里绿叶衬鲜花的女二号,安娜是艾莎的包容者和成就者。当艾莎挣脱束缚叛逆逃离之后,她需要一个怀抱,一个用不变的爱与信念拥抱她的人,一个了解她的一切真相而仍然愿意抱住她的人。安娜的信念,是艾莎得以最终产生勇气和力量的信念来源。
眼泪融化的是安娜的坚冰,也是艾莎的坚冰。
一般人生活中很难找到安娜这样的爱与信念,因此只能自己作为安娜,给艾莎一个拥抱。当冰雪世界降临,冰雪城堡建起,当心中的艾莎叛逆地逃离一切,她需要的其实是爱的怀抱。如果没有人,就自己给自己一个拥抱。如果孩子需要拥抱,就给他一个拥抱。
冰雪世界依然是人世间的隐喻。
冰雪来自于低温,地球上的低温来自于缺少阳光。这个世界上,阳光从来不是普照的。阳光普照只属于鸟语花香的热带,那只是世界上一部分幸运地区。
有大量地区,常年生活在太阳不愿去普照的寒冷中,只要你生在这样的地方,就少不了被忽略的寒冷。即便是在春日如花的温带,一年中也总有半年面对严寒冰霜。整个生命过程,50%要在寒冬中度过。冰雪寒冬带来厚重的外表,你会变得更粗粝、藏在皮毛下,学会坚忍,也学会踽踽独行。
而寒冬最终要自己坚挺度过。忍耐不了寒冬,则一切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都毫无意义。冰雪生成一个人坚强的力量,外界的风雪越强,幸存者体内生成的钢筋就越坚固。冰雪城堡和极地寒冬都是天赐的历练,在所有这些寒冷过后,一个人会生成远比久居温室大棚更坚强的生命力和更冷静透彻的领悟力,如山间雪莲,如水滴冰川。
让孩子感受冰雪严寒,并在严寒中给孩子信念的拥抱,可能是我们作为父母在育儿路上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了。
主题展开
极地是苦寒的隐喻,也是真实的存在。隐喻与联想是成年人经历的影射,孩子们的体验,将从真实与绘本中出发。
他们不需要真的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气里艰难跋涉,而是借助绘本故事去理解特殊环境中生物的生活与选择。这也是阅读带给我们的恩赐,也许我们永远也没有机会去南极遨游,但对于那一片遥远冰雪世界的想象,也可以如此真实。
因此在极地主题,我们将带孩子去认识极地的典型环境和典型生物,理解环境的成因与生物的选择,也将带孩子去了解人类对极地的探索,以及现在和未来对极地的影响。
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遥远的极地,与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息息相关。
极地环境
当我们说到极地,严格意义上讲,是两个地方。一个在北半球,一个在南半球,一个是海洋,一个是陆地。在共用的名称之下,它们有相同,也有不同,人类的发现与探索,也各不相同。通过阅读极地主题的几本绘本,孩子将通过图画、照片和故事,了解两个极地的典型环境,了解我们广袤的地球之上的两个神奇所在。
极地生物
极地的环境极为严苛,但还是生活着大量的生物,由此也可以窥见生命的韧性。北极熊、海豹、企鹅,它们各自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借着了解这些动物的形态、习性,孩子们也将了解,为了适应环境,为了延续生存,动物们都做出了哪些选择。而这,也是地球生物圈共同的秘密。
极地现状与未来
人类天生的好奇心驱动着一部分先驱的全球探险,将人类活动的足迹带到了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极地。一方面,我们可拓展的空间和可利用的资源有了很大的延伸,另一方面,越来越活跃的人类活动也对极地本身的生态产生了影响。理解这样的现状和联系,也有助于孩子们理解极地的未来。我们当下的选择,也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未来,地球的未来。
绘本推荐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主题背后的丰富内涵,我们精心选择了四本绘本,涵盖荒漠的种种方面▼
小龄组(3-4岁)为:
《天空小熊第一次探险》
《竖琴海豹母子》
大龄组(5-6岁)为:
《北极熊拯救家园》
《南极小木屋——七岁女孩的探险之旅》
小龄组
01
《天空小熊第一次探险》
小熊和天空是一对北极熊兄弟。它们和父母走散了,小熊准备带着弟弟出门觅食,找妈妈。一场冒险拉开序幕。他遇到了许多神奇的极地生物,比如黢黑的麝牛、会游泳的海豹、飞翔的北极燕鸥。他们也听到了小动物奔走相告的危险:“太阳越来越大了!这里越来越危险了!我们必须撤退了!”
这是一本温馨,又氤氲着淡淡哀愁的书。冰雪的世界美得那样醉人,可是动物们却满是忧愁。读完这本书,孩子们会意识到,极地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这些动物跟我们一样,都生活在共同的地球上,人类的活动,会给极地动物、给地球,带来很多影响。
02
《竖琴海豹母子》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绘本,作者用真实的照片,串联起了小海豹从出生,到离开妈妈的历程。小海豹在妈妈的哺育下迅速长大、变得雪白,学习游泳、捕鱼。很快,小海豹就能独立生活了。海豹妈妈也离开了孩子们,向北冰洋进发。
母子总有一天要分开的,人类要慢一些,对海豹则要快很多。不过,母子间的纽带永远不会断开。小海豹的身体里永远流着妈妈的血液,而那枚小小的肚脐,是母子间永远的记忆。这本绘本告诉了孩子生命如何开始,生命又要经历什么。用生活在极地的海豹来反观人类,给孩子别样的生命教育。
大龄组
03
《北极熊拯救家园》
温斯顿是一只北极熊。每年秋末冬初,温斯顿和其它北极熊就会来到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丘吉尔镇附近。这就是它们的家园。他个爱好,就是跟丘吉尔一样,喜欢抽雪茄。但北极熊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在其他人的影响下,温斯顿决定从我做起,戒烟拯救家园。
这是一个略显魔幻的故事,但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改变世界,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能做的事做起。
这是一本向孩子介绍“全球变暖”问题不二入门读物,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引发孩子对于行为、联系、后果的理解。
04
《南极小木屋——七岁女孩的探险之旅》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丹妮莎是个七岁的捷克女孩。这一次,她要从布拉格起飞,穿越半个地球,来到地球的最南端——南极。
在这里,丹妮莎遇到了探险家雅达爷爷,开始了她的南极之旅。南极的一切都和家乡不太一样:雪路是那样的滑;食物是那样的简单;房间里没有电灯、电视、暖气和热水。丹妮莎乘着简单的皮划艇穿越海洋,享受着零上五度的南极夏日,和南极的动物们交朋友……
探险虽然辛苦,却让丹妮莎越发好奇。这可能也是人类探险家全球探险的动力之一,前进,前进,朝着未知世界前进。我们的探险,走出非洲,远洋航行,抵达极地,远赴太空,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
这一次,就让我们一起
向着极地,出发!
童行伴读课在产品哲思之旅中,大家可以体验、购买!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