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晶报: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化才能“踏石留印”
官员财产公开不能指望个别官员的道德自觉与道德感召力,而应成为一项制度化的铁律习近平总书记昨日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从中不难看出中央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的决心。屡禁不绝的贪腐现象已严重侵蚀了正常的社会肌体,消解了公众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不久前,有媒体调查显示,公众最期待的改革中, 反腐机制改革 高居第二位。反腐如何动真格?如何让官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切实推行官员财产公开,无疑是其中的第一步。换句话说,如果连官员财产都不敢、不能、不易公开,所谓反腐只能是水中捞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么些年来, 官员财产公开 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在一些试点城市,连属于封闭的内部监督的官员财产申报都阻力重重,陷入僵局,更遑论财产公开了。这种情况下,官员敢于带头自愿公开财产的 吃螃蟹 举动,往往会受到公众的格外关注。比如,几天来,广州市*协副秘书长范松青公布 愿做财产申报公开第一人 的宣言后,就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范松青的勇气与自觉获得了众多友的肯定,但也有人担心他会否因此受到官场排挤。事实上,已经有人开始指责他 坏了官场潜规则 。而在此之前,湖南汉寿县*法委副书记张天成也曾在微博上公示自己的家庭财产,但没过多久,他就不得不开始潜水了。这表明,官员财产公开不能指望个别官员的道德自觉与道德感召力,而应成为一项制度化的铁律。有一种观点认为,官员财产公开急不得,一急就乱。这种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制度反腐权威专家李永忠日前表示,官员财产申报不可能等条件完全具备了才来搞,否则就不叫改革了。这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官员财产公开。更何况,公众已经等了几十年,即便公开有风险,但不公开的风险更大,并且,越晚公开越被动。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坚持 老虎 、 苍蝇 一起打;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显然,不回避、不闪躲,尽快让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化,才能发现 老虎 ,才能做到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反腐是 实干 还是 空谈 ,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官员财产是否公开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