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虽然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就整个战争的推进过程来看,成建制歼灭过的美军最高级别作战单位就是团级。而这个团是年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也就是长津湖战役中被第九兵团歼灭的美军第31团级作战队(北极熊团)。严格来说该团还有附属部队,事实上是一个加强团的建制。但是北极熊团在长津湖并没有到全军覆没的程度,根据中美双方记录,该团有部分官兵从战场逃脱。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能叫作“全歼”呢?
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全军覆没和全歼并不是一回事。要在一场投入上万兵力的重大战役中全数消灭敌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是一种理想状况而已。因此在军事术语上,通常情况下一次性消灭敌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有生力量,此战役就可以称为“全歼”了。而歼灭敌人,也不一定是在战场上当场击毙,击伤、俘虏、迫使敌人投诚等情况也都算在歼灭数字之内。根据长津湖战役后的志愿军战报,北极熊团有余人被27军歼灭,仅仅逃脱掉余人,对方战损比例已经超过了总兵力的百分之九十,因此称这一战为“全歼北极熊团”,没有任何争议。
在一场战役中,一支部队被歼灭三分之一,被称作遭受重创;而损失超过三分之二,说明不光一线作战人员、连后勤部队都受到了重大损失,可以被称为遭到歼灭性打击;而战损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则确定是全歼无疑。长津湖战役中的北极熊团明显具备这样的特征,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当中唯一一次全歼敌人团以上建制部队的战例。
但是由于统计方式和立场不同,美军在抗美援朝历次战役中的战后统计,与中朝方面的记录多有出入。根据美方自己的口径,第31团及附属部队有多人逃离战场,其中没有受伤的共人。如果按照美军数据来看,由于三百多人完好无损,所以北极熊团被歼灭比例略低于九成,距离被全歼尚有一定的距离。美方还声称:该团有一个营没参战。其实数据差异并不重要,这一战无论对方是余人无战损,抑或是人,都改变不了战役结果,第31团确实是被志愿军全歼了。为何这么讲呢?
作为美军31团的指挥中枢,团部被我军彻底捣毁,上校团长麦克莱恩都被击毙了,就连接替指挥的费斯中校随后也命丧战场。敌军的指挥部都不存在了,用中国话说叫“摘了门牌”。由此可以断言,该团毫无疑问是在长津湖战役中被全歼了,甚至连团旗都被我军缴获,作为一支作战部队,其荣誉已经荡然无存。在这种情况下,具体损失多少人已经不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标。而且按照我军的纪律和传统,对于战绩十分严肃,宁可少统计也不会虚报,比美军公布的数字更可信。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美军综合实力确实非常突出,对方在遭受突袭后的抵抗意志也很顽强,为了歼灭对手,我军第27军的两个主力师付出重大伤亡代价,不得不进行较长时间的整补。此战胜利来之不易,除此之外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参战的20军、27军和26军,共计有三万余人在严寒天气下冻死冻伤,属于极端情况下的非战斗减员,这个数字也是我军历史上的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