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了不说,单单说这个太阳系唯一的一个蓝色外表的行星,
曾经在某个时期,地表全是绿色生物,而且个头极高,十几米高是常态。
是的,大概就是白垩纪时代吧,恐龙是当时霸主的时刻,
植物个体极高,动物也是,完全不如现在的生物体态特征,
太高大了。
为啥现在的物种都这么矮了呢,
现在称霸这个蓝星的生物叫做人类,一般身高都没超过两米的,
远不如曾经的恐龙时期,而如今的植物也是如此。
切不说街道旁的行道树,或者沙漠边缘的灌木丛梭梭树,
如今的原始森林,越来越少了,而且也没多少面积了,
前段时间挺热的那个事情,就不说了。
白垩纪的时候,有一个对那个时候的一个猜想,
就是说,在大气层的某个区间,有一个水蒸气带,
或者说,是一个固体水的封闭层,
因为如此,地表温度湿度都非常高,植物因此非常高大,
至于恐龙为何也高,
唔,臆测是它们吃得好,没烦恼吧,因此这么高,
大概,就这么个猜测。
至于,另外一个引申的猜想,
就是如今二氧化碳排放的这么高,地表变暖,
专家们说,这是温室效应,
真实与否,手头没啥数据,不敢言之凿凿说它们是对是错,
只是听环保人士说,南极的冰化了很多,北极熊也淹死了不少。
问题来了,
是不是温度变高了,可以重建那个液态水的大气密封球?
是否,可以弥补一下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太阳辐射的bug,
相对于人,这个水层,是不是一个好事?
当然,这个思路唯一的漏洞,可以说非常大,
就是五千年来,水蒸气上去之后,大多是变成雨水落下来,
从无例外,
总不能有水气叛逆,跑出大气层流浪去,纵横星云,斗气化马。
有没有一个可能,地表温度升高到一个区间之后,
降雨因为温度问题,在降落过程中再次蒸发,
持续多个循环下去,在大气层的某个高度,形成无法降雨的一个高密度水蒸气层呢,
至于如果变成液态水,封印蓝星,就是另外一个猜想了。
假如这些是靠谱的猜测,
那么曾经的全球的大范围史前传说,大洪水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蓝星温度低,则大洪水,反之则温室效应,
若干年一个循环,或者若干文明年之后,再次激发。
天道循环,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