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老巴9月底通过平台活动提前看了《 》,写了剧透影评。10月老板又组织员工二刷,IMAX,接近包场。这一篇就聊聊历史上真正的 吧。
影片 观感:能回答这个问题,就能理解 (剧透慎入)
电影《 》,是从仁川登陆、毛主席决策出兵开始的,可能让一些不熟悉那段历史,又没看明白电影的朋友误会,以为 一入朝就打了 战役。实际上 前期打了五次战役, 属于是第二次战役。大致时间线是这样的:
年6月25日, 正式爆发。
6月27日,美国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到这时候,当时要一举复台就基本不可能了)
7月5日,美*在朝鲜参战。
9月15日,仁川登陆。
10月4日,美*大举越过 。
10月8日,中央最终决定介入朝鲜半岛。
10月25日-11月5日,第一次战役
11月7日-12月24日,第二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双方都是试探。当时联合国*(中流砥柱是美*和南朝鲜*,再加上英*等10多个国家)正在骄横狂妄不可一世的时候,10几万*队分成多路向鸭绿江逼近, 4个*猛然突袭,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最先遭到歼灭性打击的都是在前头的南朝鲜部队。战役只持续了10天,歼灭敌*(包括打死、打伤和俘虏)1万5千多人。
整体来说,第一次战役规模不大,战果也没那么突出,更直接说就是美国人还不够痛。所以 挨了这一棒还不醒豁,气势汹汹反扑过来。彭老总将计就计,诱敌深入,准备给他来个狠的。
由于朝鲜半岛北部多山,地形限制,使得北上的联合国*部队,分成了东西两路。
西路,包括美*第8集团*的第1*,第9*,南朝鲜第2*团,英*29旅,土耳其旅等部,总兵力8个师又3个旅约12万人。
东线则是美*第10*(陆战一师,3师,7师)和南朝鲜第一*团(首都师和3师),一共5个师约10万人。
而 方面的部署,是把第一批入朝的6个*(38*,39*,40*,42*,50*,66*)合计18个师23万人放在西线,对付美第八集团*12万人。紧急调9兵团3个*(20,26,27*)12个师约15万人进入朝鲜半岛,在东线对付美第10*10万人。
从上面这个部署可以看出来,双方都在东线和西线部署兵力,西线兵力略多于东线。而 之战,就是东线的主要战场。
虽然两边兵力对比,我*都占据1.5倍-2倍的优势。但是,火力上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如果按正面对刚,那是用人命去填火海。因此我*的战术是,诱敌深入之后,将部队迫近敌人,穿插撕扯敌人,使得敌人无法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以近战击溃和歼灭他们。
战役之初,是我*诱敌深入,美*大踏步北上。从11月6日到21日这半个月时间,敌*西线部队进至嘉山、龙山洞至德川、宁远一线,东线进至 地区。
这时候,我*通过巧妙的部署和隐蔽的调度,已经占据有利战役地形。接下来就是咱们的时间了。
反击首先是在西线开始的。11月25日,西线38、第42*向南朝鲜*第2*团的第7、第8师进攻;第40*向美*第2师进攻;第50*攻击美24师,第66*攻击美25师和英*27旅,第39*攻击南朝鲜*第1师。在6个*的同时攻击下,西线联合国*是一片混乱。26日,南朝鲜7师8师首先崩盘,打开了缺口。随后我*西线部队展开大迂回,大包抄。38*主力歼灭土耳其旅主力,师在三所里切断美第9*的退路。至12月1日,美第9*被迫遗弃大量辎重,退往平壤。美8集团*司令沃克在逃亡过程中,被韩*驾驶的汽车撞击身亡。西线 于12月2日停止追击,转入休整。
整个来说,西线我*打得相对顺利,总计毙伤敌*2万余人,我*伤亡小于敌*。
这时候,东线也开打了。东线开战时间比较晚,是在11月27日才开打的。当晚,我*20、27*在 地区对美*反击,将美*第7师和陆战第1师各一部分割包围于下碣隅里、柳潭里、新兴里和古土里地区。美*被围部队夜里防御,白天反扑企图打通撤退道路,我*夜里进攻,白天阻击。11月29日, 58师团3连连长杨根思扼守死鹰岭.1高地,在战友全部牺牲后,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注意,这是发生在我*歼灭北极熊团之前的事,电影《 》中给放到了后面。)
双方这样反复拼杀数日后,第9兵团决定集中力量,逐个歼灭被围美*。30日晚,第27*集中第80师和第81师主力对新兴里的美*北极熊团(实际上是第7师第31团主力部队为基础,加上一些的其他部队所组建的团级战斗队)发起进攻,激战两日后将其歼灭。
北极熊团的覆灭,使得东线“联合国*”全线动摇。 地区的美*开始向南突围。我*以预备队第26*投入战斗,围追堵截。
见势不妙,下令全*向 撤退。 与朝鲜人民*趁机全线反击,12月6日收复平壤。12月12日,美*陆战第1师在第3师的接应下撤回五老里。23日,中朝*队越过“ ”。东线美*南下道路被截断,只得从海上撤退。
原因是多方面的。9兵团匆忙入朝,在各种准备,尤其是棉衣方面欠缺,天寒地冻中缺吃少穿,非战斗减员很大,以至于冻死冻伤的人数竟然超过了战死战伤的人数。
在对手方面,东线我*和敌*的比例,我*优势不如西线大。而且东线陆战一师的史密斯师长,是个老谋深算的劲敌。
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出来。西线的敌*大致是东西横向拉开,形成宽大的正面,恰好给我*造成了多点突破、穿插分割的有利态势。而东线的敌*正面狭窄,更多是以纵深模式挺进。虽然我*还是可以从侧翼进行穿插,但侧翼穿插和正面穿插比较,无疑我*需要运动更多的路程,后勤补给线也被拉长。而且纵向队列的敌*,随着迅速南撤,兵力密集,也更容易得到来自 方向的增援。这些,都加大了我*的难度。
东线战士们击败美*后,在追击敌人过程中,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一路追击,一路自己的实力也在消耗。实际上追到海边时,美*经过“史上最艰苦的行*”,固然是精疲力尽,我*却也是弹尽粮绝,完全凭借一腔热血和无畏的精神在支撑着追赶。部分*事研究者认为,此时退到海滩的美李*10万部队,在海空*的支持下,其实是具备背水一战的能力的。我*的追击部队徒步追到海边,补给完全耗尽,弹药极度匮乏,又没有重武器,很难啃下这个巨型钢铁刺猬。幸好之前美*已经被吓破了胆,也不清楚我*虚实,这才匆忙逃窜。
逃窜之后,美*在海边留下堆积如山的武器弹药、装备辎重。对当时的我*,简直就是雪中送炭的宝山。一旦缴获这些东西,我*元气可以得到极大恢复。然而,还没来得及清点,这些宝贵的物资就在美*的飞机轰炸、舰炮轰鸣中化为齑粉。
整个第二次战役,中朝联*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占领半岛的企图,恢复了朝鲜大部分领土,将战线推至“ ”,使得朝鲜战场上我*转守为攻。总计击毙、击伤和俘虏敌*3.6万多人,我*伤亡3万多人。
从前面的过程,咱们可以看到,若是从交换比来说,西线是比东线要好的。东线 我*因冻死伤的大量战士令人心痛。那么,为啥西线的 ,近来热度却比东线的战斗更引人注目呢?
其一当然是悲壮的意义。东线我*没有棉衣,在零下四十度严寒中急行*、潜伏和突击,击溃和歼灭装备优势的敌*,这一点太震撼了。要知道,整个美*陆战一师在东线就冻死冻伤了接近一万人。连吃饱穿暖的美*都如此,我 战士克服的困难,可想而知。东线和西线的战士都是英雄,但东线条件更加艰苦,因此也更容易引发今人的感慨。
其二则是战果。虽然西线战斗规模更大,我*歼敌更多,交换比也更有利,但是东线却歼灭了美*的北极熊团级战斗队,击毙其两任团长。众所周知,在 中,由于美*装备精良,火力强大,训练有素,加上强悍的整体支援能力,我*极难歼灭美*的成建制部队。要吃掉美*一个营都很困难。而 歼灭美*团级部队,不但在第二次战役,甚至在整个 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战果。
同期西线虽然歼敌数量更多,但歼灭的敌*单位则是南朝鲜*第7、第8师、土耳其旅等,对美*2师、25师、骑兵1师是重创。从这一点来看, 的确是有其独特的意义。
在电影《 》中也是如此。
原本真实历史中,歼灭北极熊团虽然战果辉煌,但就 战斗本身而言,还只是开胃菜。接下来与更加强大的美*陆战一师交战的过程才是“主菜”。这个过程中,美*在困境下发挥了世界第一强国的手段,史密斯坚持携带重武器,以作战队形向南突围,我*在补给弹药几乎耗尽的情况下徒步一路追袭,让美*体会“最艰难的行*”,这一路浴血苦战,可歌可泣。尤其在 双方的缠斗, 两度炸桥,美*两度修桥,最终甚至从日本调来架桥组件空投到,强大的国力和高速高效的反应能力都令人震撼。
而在《 》的剧中,打完北极熊团,基本上就到尾声了,后面和陆战一师的战斗是一笔带过,被人诟病为“虎头蛇尾”。这也是因为歼灭北极熊战斗群确实是值得大书一笔的战果。
总之,作为 转折点的第二次战役,东线既取得了(对单个敌*部队)更彻底的战果,同时又更凸显了我*在装备差距下的艰辛,因此成为大众瞩目和文艺作品